阿順一聽,什麼,有可能一個月倆月?
但他還是點頭應了,拍拍小胸脯:“公子,多久我都等得了,公子你只要安心辦自己的事就行。”
阿順這說好了,常小九鬆口氣,喝了小半個時辰的茶,帶著阿順回客棧了。
找到客棧掌櫃,跟他商量,自己有事進京,阿順留在這裡,需要他幫著照看一下。
另外定了個單人間的房間,預付了一個月的房錢,到時候多退少補。
另外又留給掌櫃十兩銀子,算是一日三餐的伙食費錢。
掌櫃的說用不了這麼多,常小九同樣說多退少補。
常小九本想在第二天臨時顧一輛小馬車的,但是客棧掌櫃的已經幫她聯絡的順路的車。
第二天一早,幫著阿順把行李搬到單人間。
“阿順啊,你記住,如若有人來跟你打聽我的事,你照實說就好,你不用替我隱瞞什麼的。”臨走前,常小九不放心的叮囑著。
她就怕萬一阿順為了保護自己,再說謊弄巧成拙反而害了他。
未來預防萬一,她還給了阿順一百兩銀子,說交由他保管。
幾番叮囑之後,常小九帶著一個小包裹,坐上客棧掌櫃幫找的順路車離開了,看著阿順站在客棧門口眼巴巴的樣子,常小九差點心一軟改變主意帶他一起走。
她也不是把阿順隨意託付的,頭天進這家客棧的時候,在她前面進的一位老者,正在還客棧掌櫃的銀子,還送好茶送給掌櫃的,說感謝他在自己幾個月前丟了盤纏的情況下,免費讓他住了,還免費管他飯菜,臨走還給了盤纏。
邊上有客人就笑著逗掌櫃的,說你這是開客棧的,又不是慈善堂,不怕吃虧啊。
掌櫃的卻是笑著說,出門在外的都容易,能幫的就幫一把了。
而且,掌櫃的說,年少出門來闖蕩時,也是丟了盤纏,幸好遇到好心人幫助,所以,現在他有能力了,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所以,常小九在決定不帶阿順進京的時候,立馬就想到了客棧掌櫃的,把阿順拜託他照看,才放心。
“葉公子放心,這條路我經常跑,關城門之前咱肯定能到的。”趕車的是一個五十多歲的老者,笑呵呵的跟常小九嘮嗑。
“謝謝大伯了,到了京城我請您喝酒。”常小九笑著回應。
趕車的老伯笑著說好,倒也沒當真。
“大伯,都說京城是是非最多的地方,是這樣的麼?”常小九好奇的問,想聽聽尋常百姓是怎麼說的。
老伯甩了一個鞭花:“什麼地方只要有人住,就難免會有是非之爭。京城麼,自然是大是大非更多些的。各種爭,明的暗的。說起來還是咱小老百姓最好了,能吃飽穿暖就知足了。
越是有錢有權,權利越高的活的越累,六親不認的。”
老伯這話說的卻是有道理,常小九也很贊同,但是其實她很想說,尋常百姓家也有矛盾和爭鬥啊。
兒媳跟婆婆啊,妯娌之間啊,因為分家啊,誰當家掌權啊也不安生。
但是,那樣的爭鬥並不會涉及人命。偶爾有想不開,心眼小的也會上吊自殺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