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宣麾夫人無大礙,大家所關注的重頭戲,又放到了林若所準備的壽禮之上。誰都知道,榮王妃準備的壽禮,每回都是又有心意、又價值不菲的。此次看她的婢女只抱著一隻長匣,更加好奇這其中盛裝的,是什麼樣驚世駭俗的壽禮。
林若也不賣關子,讓人將長匣開啟,恭謹地取出一方白色的素絹,然後小心的展開。
是一幅千手觀音圖,在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左側,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篇。
就這樣?
昭明殿中的女眷有些失落。
這似乎,並沒有多大的新意吧?
皇太后篤信佛法,但這一幅千手觀音圖,太過普通了,不像是出自那位名家之手。
難不成,這其中有什麼玄機?
近前的女眷大著膽子,將目光在那一方素絹上打量,驀地發現,這似乎不是一幅畫,而是一幅刺繡——一幅雙面繡。
不過,宮中早已見過多少名貴的繡品?這樣的一幅雙面繡,似乎不算是珍品的吧?
眾人發現不了端倪,只是將目光投向了皇太后身邊的林若。
“皇祖母,這是金陵的發繡。觀音菩薩的畫像,出自慈敬庵妙玉師太之手;至於這心經,是繡娘照著我抄錄的字跡繡的。”
皇太后笑了:“難怪,我看著這字跡,有些眼熟。不過,妙玉師太已經閉關多年,你是如何請到她作畫的?”
“回皇祖母的話,是妙玉師太閉關之前所畫,供在慈敬庵中的。求了好久,庵裡的師父才肯想借呢。”
原來如此。
這其中的玄機,竟在這裡!
不僅如此,古人對頭髮的重視,是後世之人難以理解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輕易不敢毀傷。所以,以發為禮,乃是對收禮者最高的敬意。如新婚夫婦,將雙方頭髮纏繞一起,以示“永結同心,不離不棄”;如佛教徒,皈依佛門時都要剃度,不僅是“了卻塵緣”,亦是表達對菩提的虔誠和普濟天下的堅定。
以發為線,繡出的繡幅,色澤永不退卻,也是表達了對皇太后千秋無疆的祝福。
這一份心意,在場的女眷都覺自愧不如。
方才,大家還在驚詫瀟湘郡主送給皇太后的水晶琉璃尊,如今,卻都驚歎於林若所贈的發繡觀音圖。
榮王妃不愧是榮王妃,這一出手,高下立見。
皇太后慈靄地笑著,讓綠筠收下,掛到佛堂中去。
等千秋宴開始的時候,林若所贈之禮是為何物,都已然傳開。明宗皇帝在得知後,亦是龍顏大悅,賞了不少東西,讓人殷羨不已。
曲瀟湘的目光淡淡地看著林若許久,直到林若覺察,轉向她,遙遙地舉起了酒樽,曲瀟湘也不推卻,一飲而盡。
等千秋宴散了,林若陪著皇太后回昭明殿,一同陪著的,還有明宗皇帝,幾位還未娶親的皇子,以及還未出嫁的公主,當然,曲瀟湘也在其中。
人老了,便越是貪戀天倫之樂。
當然,幾個不省心的,明宗皇帝自然不會讓他們出現,破壞皇太后的心情,比如一直相看兩相厭的燁王和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