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儒家文化,“體之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因此,要求“剃度”的佛教,在漢代就難以做大做強。
臨近廟門,迎出來一位小沙彌來
只見這小沙彌十二三歲年紀;圓圓的臉蛋、彎彎的眼睛,給人的感覺不笑而喜,生的倒是喜慶!
小沙彌剃著光頭;許是久未刮頭皮,頭上已經長出來寸許短髮,一如後世的小平頭。
乍一看,倒是將文呈驚了一下;迎著小沙彌就開口問道:“靚仔,有沒有可樂?雪碧也行!”
見那小沙彌還在發呆……你也第一次遇到穿越過來的同伴,驚呆了嗎?
文呈再問:“有沒有香菸?饞死我了!口香糖呢?”
小沙彌撓撓腦袋,不知道該如何應答……這人咋這麼奇怪?明明說的漢安話,怎麼偏偏又聽不懂呢?
不過咱家小廟,難得來一個客官,不能讓他跑了!
小沙彌打個問訊:“阿彌陀佛,施主可是來敬香?
……哎,白高興一場!
看來自己,註定是孤孤單單的來到漢末了!
…………
文呈進了廟門,蘇劍掏出一塊香皂,將就著小沙彌奉上的水盆,淨手。
三人也輪流用香皂洗了洗手,看得那小沙彌雙眼發直
……啥東西?這麼香?聞起來很好吃的樣子。
來到大殿,文呈也懶得管大殿裡供奉的是哪路神仙。蘇劍又從褡褳中掏出一盤香來,支起托盤支架,點著了那盤檀香。
香菸嫋嫋、微細而執拗的香氣漸漸瀰漫開來;讓人聞著,心境一片祥和、那幽幽的淡雅香味沁人心脾。
只感覺天地悠悠而不用滄然、更不用流鼻涕…
就是燻得有點想打噴嚏
…………
焚香、禮佛,上禮…是捐功德!
俗人一個
文呈讓甘寧掏出幾顆金豆,悉數放進功德箱
叮噹一聲,那小沙彌抽抽一下;叮噹又掉落箱中一顆金豆,小沙彌再抽抽一下……
人家掏錢的甘寧都面不改色、渾不在意,你小屁孩抽抽個啥?
甘寧也是實誠,掏出的金豆足足有五六顆。當甘寧欲將最後兩顆金豆放入功德箱,被文呈一把搶過。
“小師傅,可否請教幾個問題?”文呈似笑非笑地看著小沙彌。
“阿彌陀佛,施主只管問來”大客戶當面,還有啥不能讓人問?小沙彌告誡自己。
“小師傅法號?”
“小僧喚作塵了”
“今年貴庚?”
“小僧年方十二”
……文呈越問越快……
“你師傅法號?”
“師傅喚作方殷”
“貴寺生意如何?”
“不好!呃……”小沙彌被嗆的半天沒緩過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