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留下保護我?”
“我怕打攪你的風流韻事!”
……
朝廷的補給到了。
不僅補給糧草彈藥,還有兵馬,以及治理地方的文官,其中有幾位六七十歲的老學究,還有上百個和尚。
老學究負責傳授儒家文化。
這些人可不是被“發配”,更不是因為反對朱元璋,被老朱敲打。
為了爭搶來東瀛的名額,翰林院的老儒生差點兒揪著鬍子打起來,這可是傳道的機會,如果此事成功,自家學說在東瀛傳開,那就是一派祖師。
儒家內部也分為不同學派,不同世家大族對經史子集的註釋,也各有各的思想主張,在中原可以收斂,對外傳道授業之時,肯定著重宣揚自家。
和尚們是為了“名正言順”。
魚和尚就是大明使者。
我們派兵攻打,就是因為你們欺辱大明使者,這都是你們應得的。
不僅如此,每打下一地,都讓這些老和尚舉行水陸法會,宣揚中原佛法的思想理念,順便測繪周圍地圖。
東瀛人對佛法非常篤信,東瀛那些梟雄人物,縱然不是真心信佛,也會用佛門神話裝神弄鬼,忽悠百姓。
這些和尚,只不過是探探路,如果取得良好效果,還會派來更多人。
和尚們對此並無牴觸之心。
他們比老儒更向往傳法。
老儒的思想大同小異,佛門單單只是大乘佛法,便足有八個分支,雖然不至於打起來,卻也暗搓搓敵對。
現在給他們嶄新的領域,能不能收攏更多信徒,全看他們的本事。
這裡就有人問了,只有和尚,怎麼沒有道士,難道道士不來傳道?
因為道士去了北地!
草原異族,絕大多數信佛,滿清遼國瓦剌,都是以佛法為主,蒙元部分貴族信全真,金國大半崇信全真,為了安撫金國百姓,派出道士去傳道!
最關鍵的是,來了兩位皇子。
一個是五皇子朱橚(sù)。
一個是十皇子朱檀(tán)。
老朱的子孫有這麼幾個特點。
一是生僻字非常多,僅僅是金字輩的家譜,就能填滿元素週期表,木水火土字輩的,生僻字就更多了。
很多名字,都是臨時造字,這倒是方便了儒生,考試不用避名諱。
二是擅長各式各樣的能力。
比如朱樉擅長建造,比如朱棣擅長打仗,本次派來的兩位皇子,也是各有各的能力,朱橚是植物學家,朱檀喜歡煉丹術,哥倆算是有類似愛好。
朱橚好學,少時擅長詩詞,又喜歡鑽研植物和醫術,他對植物的研究,不僅在於藥理,還在於野外食用。
以前的植物學大多鑽研藥理,試驗各種植物的藥性,能否治癒病症。
朱橚則是從藥理變為應用,甚至為此創出新的記錄方法,他寫的書,類似植物百科全書,插圖生動有趣。
不僅如此,戶部改進稻種,參考過朱橚的意見,是大明的植物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