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先敗了。
他終歸沒能等來蒙元的援軍。
外有大明排山倒海的猛攻,內有錦衣衛搞風搞雨,朝臣分歧嚴重,軍中士氣全無,已經出現大規模潰逃。
為了讓他們的混亂更嚴重,大明甚至放緩進攻速度,但擺出進攻姿態,給與強大壓力,讓他們自相殘殺。
事實上,朱標放緩進攻速度,不僅是為了加大瓦剌內耗,還在調整針對瓦剌的計劃,曾經的計劃推倒重來。
按照朱標原本的計劃。
此次應該打疼瓦剌,佔據瓦剌膏腴之地,留下無雙國作為監視,免得蒙元受到刺激,派出大軍加入戰場。
總而言之就是:
——穩中取勝,徐徐圖之!
沒想到蒙元不想派兵,甚至定下鄭國渠之計,期盼大明佔據瓦剌,在瓦剌消耗巨量資源,耗光大明國庫。
什麼叫做鄭國渠之計?
千多年前,秦國和韓國是鄰國,韓國擔心秦國打自己,就派出一個名叫鄭國的工匠,蠱惑嬴政修建水渠。
按照韓國的計劃,這條水渠可以削弱秦國國力,讓他們無力入侵。
結果呢?
鄭國渠修建完畢,引水灌溉,關中自此變為千里沃野,還能用水路運輸的方式輸送物資,極大減少損耗。
秦國國力大大增強,為吞滅六國打下堅實基礎,鄭國真乃大功臣!
這事兒怎麼形容呢?
你能說這個計策不對麼?
至少修建鄭國渠的那些年,秦國確實無力入侵,證明至少有些作用,至於以後的事,還是讓後人解決吧!
相信後人的智慧!
蒙元的王公貴族,非常相信自家後人的智慧,他們肯定能想到辦法。
想不到辦法怎麼辦?
王保保用生命最後的光輝,為他們開闢一條後路,至少能保住種子。
既然如此,朱標就不客氣了!
整個瓦剌,他全都要!
兩月時間眨眼過去,也先的大軍已經潰敗,帶著殘兵四處奔逃,大明鐵騎長驅直入,佔領瓦剌各處州府。
……
“也先,還不快快下馬受縛!”
沈煉狂笑著看向也先。
卻是沈煉和常茂打賭,各選一個方向抓也先,常茂雖然經驗豐富,奈何沈煉有鷹隼,凌空找尋也先蹤跡。
也可能是常茂故意讓著沈煉。
他是行軍主將,沈煉的功勞就是常茂的功勞,再者說了,沈煉功勞大,可以隨意封賞,反正早晚都要走。
常茂如果繼續封賞,有些事情就不太好說了,按照常茂的計劃,他想成為大明首任安西都護府大都督,目前的功勞剛剛好,完美拿捏心理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