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僧說的都是實話。”
“大師想不想要如來神掌?”
“非常想要。”鳩摩智絲毫沒有掩飾對如來神掌的貪心,“貧僧雖然自幼出家為僧,但六根未淨,只參透了功名利祿和女色,唯獨喜好武功。”
鳩摩智面露期許之色:“武功是貧僧平生最大的愛好,若有朝一日,能參透武功迷障,那就是五蘊皆空。”
馮素貞問道:“然後呢?”
鳩摩智笑了笑:“那個時候,哪兒還有什麼然後?五蘊皆空,何必在乎有沒有以後?在不在乎有何區別?”
馮素貞道:“大師高見。”
鳩摩智擺擺手:“並非高見,而是我見得太多,吐蕃雖然沒有中原大地繁華富庶,雞零狗碎的閒事,卻絕對不比中原少,貧僧見過數百上千。”
“大師如何開解他們?”
“當然是給他們講講,或者讓他們親眼見到,世上還有更倒黴的人,沈捕頭也是這般開導馮姑娘,不是麼?
只不過以前是貧僧開導別人,如今貧僧成了那個倒黴鬼,這可真是天道好輪迴,佛祖在懲罰貧僧的貪慾。”
鳩摩智表現得非常大氣,而且是發自內心的想法,甚至沒有任何怨憤。
他在吐蕃是高高在上的國師,是大輪明王,就算做了什麼錯事,也沒有人敢指出來,他做的事就是正確的。
誰敢質疑,誰才是做錯了。
到達中原後,既有諸多收穫,也曾多番碰壁,經歷人間百態,心緒和曾經大不相同,佛法修為有長足長進。
曾經鳩摩智參不透的,最主要的不是武功,而是名聲,所以他喜歡謙虛而低調的裝逼,言必稱“小僧”,表現得非常恭謹,內心實際上非常傲慢。
就好似後世的凡爾賽文學,不是真的謙虛,而是故作姿態,等著別人露出羨慕嫉妒的表情,等著別人誇讚。
從某種程度來說,倒是和丁春秋有兩三分相似,只不過,丁春秋喜歡平鋪直敘敲鑼打鼓的吹捧,鳩摩智對前呼後擁沒有興趣,喜歡有格調的吹捧。
經歷了多次失敗破格,尤其是見識過法海高深的武功,鳩摩智逐步解開了名譽的枷鎖,不再那麼在乎虛名。
不愛虛名,喜好武功。
對武功的喜好是發自骨子的。
如果能參透對武功的迷障,那就是真正山高海闊、大德聖僧,就如同掃地僧說的,雖然境界足夠,卻不屑去學那些殺人害命、爭強好勝的法門。
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並不是說把鳩摩智武功廢了,他就會有對應的感悟,那是胡說八道。
佛法頓悟豈是那般容易的事?
這種事情怎麼會有捷徑呢?
騙得了別人,難道能騙過自己?
沈煉略有些好奇的問道:“我也很貪圖武道頓悟的快感,但有一點,大輪寺的武道傳承高深莫測,大師苦修本家武學即可,何必貪求諸多絕學?”
“取長補短,兼收幷蓄。”
“那也用不著這麼多!”
“沈捕頭會的武功難道少麼?”
“實話實說,數量並不算多,我時常用的武技,就是那麼四五門。”
沈煉會的武技不少,只不過大多數都是會,但懶得用,也用不著。
平素與人決戰,兵刃自然是槍,用的是無名槍法,或者是流傳廣遠的百鳥朝凰槍法、霸王槍法等基礎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