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正氣,一氣破七氣。
這個說法來自《正氣歌》,說的是文天祥被俘入獄,監獄中有無數汙穢至極的氣息,能把人折磨成惡鬼。
文天祥文弱書生,不會武功,卻能百病不生,靠的就是浩然正氣……”
朱標誦唸話本後面的批註。
這些批註是沈煉為了契合邏輯,胡亂編出來的,蹭了很多名人熱度。
沒想到一發不可收拾,真有人去鑽研這些批註,覺得這些話本,是一位絕代高人著作,蘊含高深的武道。
理論來說,除了對作者有誤解,別的方面非常正確,很多絕代高人,能從經史子集、山川草木中領悟絕學。
法海閒著沒事,閉關修行,把沈煉惡搞的大威天龍,變為了現實。
朱標對武功並不怎麼擅長,讀起來只覺得有趣,還能領悟到文字中蘊含的歷史教訓,治國之道,以此自勉。
史豔文何等境界,又是文韜武略的大才子,只是聽了一遍,便在指尖凝聚出浩然氣機,順著視窗輕輕一彈,遠處一株大樹輕輕的搖晃,卻沒有倒。
“先生失敗了?”
“確實失敗了。”
“如果樹不動,就成功了。”
“殿下真是好悟性。”
史豔文這招不是炸裂勁力,目標並非摧毀大樹,而是如同無相劫指,出手時無形無相,無跡可尋,唯有體悟屬於自身的本相,才能發覺指力痕跡。
大樹搖晃,便是有相。
因此,史豔文覺得失敗了。
“先生,父皇讓我巡視西北,到底有什麼目的?父皇想做什麼?”
史豔文是太子少師,除非是在上朝之類的場合,朱標均稱其為先生。
沈煉能察覺到老朱有目的,朱標當然也能察覺,只不過朱元璋向來深不可測難以捉摸,誰也不知他的想法。
劉伯溫那種神神叨叨,好似半仙兒的聰明人,喜歡猜測老朱的想法。
虛若無閒著無聊的時候,也喜歡猜朱元璋的想法,兩人甚至會在私下裡下棋聊天喝酒,用這個作為耍樂。
——朱元璋很享受其中的樂趣!
勝過一千個庸人,也不如勝過一個聰明人暢快,感種感覺,就好似吃了五百零四枚蟠桃,全身上下都舒服。
史豔文是非常務實的人,雖然入朝為官免不得要揣測君心,但他想的最多的還是西北之行,會不會有徵戰。
根據錦衣衛提供的情報,瓦剌最近風起雲湧,沈煉更是透過隱秘渠道,得知瓦剌內部即將爆發反叛內鬥。
——難道這次是去打仗的麼?
朱標在這裡,遇到事情,無需向皇帝請示聖命,可以直接做出處置。
朱標會打仗麼?
這麼說吧,朱標出生的時候,朱元璋麾下剛有一小塊地盤,隨著朱標一天天長大,朱元璋的地盤逐步增加。
在這其中發生的征戰,朱標基本上都看到過,是亂世成長的太子。
打仗,那是他的童年日常。
史豔文沒有回答朱標的問題,而是認真的說道:“殿下,無論陛下在京城做什麼,暫時與咱們無關,咱們該關注西北之行,很可能會爆發戰爭。”
“就像去年秋天那樣?”
“差不多吧!”
“是不是瓦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