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龍十八掌是從易經推衍而來。
“神龍擺尾”這一招,最初的名字本就叫做“履虎尾”,只不過丐幫先賢覺得文縐縐的不好聽,改了名字。
相比於有餘不盡的亢龍有悔,至陽至剛的震驚百里,氣勢恢宏的飛龍在天等強招,這招簡直不像降龍神掌。
這招甚至可以看做尥蹶子,乃至於懶驢打滾,是遭遇強敵保命絕招。
看似非常狼狽、落荒而逃,沒有降龍十八掌的輝煌浩大,但行走江湖歷來是安全第一,哪能一味強攻猛打?
打不過,可不就是要跑路?
無論怎麼刪改招數,能把鴻漸於陸利涉大川等招數刪掉,但絕對不能刪掉神龍擺尾,丐幫弟子立下大功,幫主傳授降龍神掌,傳的多是神龍擺尾。
阿卑羅王此刻就見到這招絕殺。
吳堵左邊琵琶骨被洞穿,左半邊身子痠軟無力,如果天劍斜著劈斬,他會被切成兩半,如果向上飛撩,他的左臂會被斬斷,然後被順勢砍掉腦袋。
這是險之又險的局勢。
這時兇卦已經兇到了絕巔。
物極必反,禍兮福所伏。
吳堵右手發出龍吟之聲,狠狠轟在阿卑羅王肩膀,須知此地風水格局便是履虎尾,吳堵問心無愧,心胸寬廣,就算遭遇危險,也能憑此化險為夷。
阿卑羅王的武功遠超吳堵,但此時天時地利人和,均在於吳堵,護體真氣轟然告破,被吳堵一掌轟飛數丈。
“轟!”
阿卑羅王后背靠在山壁上,借山壁卸去掌力,正要揮劍砍殺吳堵,古漢陽雙手結印,轟出降妖伏魔的印決。
大伏魔印!
三百多年前,少林方丈元元大師和青城朝陽觀主姜庶,在華山南口的山蓀亭坐而論道,觀察十二株夭矯多節、恍若飛龍的大龍藤,領悟絕世武功。
姜庶領悟出古拙雄偉的拳招,晚年時又有改進,創出“大伏魔印”。
這門絕學僅有一人會用,古漢陽在昭通立下大功,得到前輩賞識,得傳這門絕強武技,此事誰也不知道。
伏魔印決轟然砸落,阿卑羅王揮劍斬破手印,耳邊聽到破空聲,卻是沈煉擺脫孫金猿,利爪拽向其衣領。
呂洞賓·醉酒提壺力千鈞!
如果被沈煉抓住,下一刻肯定是頭下腳上摔在山壁上,然後就是風車般的兇狠砸落,直到摔斷全身的骨頭。
“沈煉,讓你嚐嚐天劍神威,你還是趕緊用槍吧,否則你必死無疑!”
阿卑羅王寶劍在手,功力雖然沒有長久提升,招式威能卻提升五成,揮劍之時損耗更少,劍芒更加淒厲。
沈煉雙臂閃過金芒,純陽罡氣牢牢護住雙臂,非攻變化為盾牌,隨著阿卑羅王揮劍而變招,與之兇狠對轟。
非攻雖然是由零件組合而成,零件之間卻緊密貼合,不懼任何對轟。
先秦時期,墨家鉅子荊天明持非攻激戰當世最絕巔的劍客衛莊,與鯊齒劍連連對轟,非攻不僅沒有損壞,反而鎖住了鯊齒劍,稍稍勝過衛莊半招。
強如衛莊也轟不破非攻,阿卑羅王功力再強三倍,也奈何不得非攻。
“沈煉,伱的金剛不壞神功,已經再也不能使用,你的純陽罡氣,擋不住我的天劍,你只剩下非攻盾牌麼?
久守必失,你能守到什麼時候?
今日我就讓你看看,血月神教能名傳江湖,靠的不是陰謀詭計,而是我的絕世武功,你認識這路劍法麼?”
阿卑羅王不是話多的人。
只不過壓抑了太久,如今終於找回自己的真身,終於能肆無忌憚的發洩內心的慾念,自然毫無保留的出招。
萬妙無方·懾魂大九式!
西域魔教秘傳的劍術,也是魔教十大神功之一,奇奧精妙,招中有招,變化無窮,可演變為七百二十九招。
若論劍法出手之奇詭飄忽,招式之精妙周密,更勝武當“兩儀神劍”。
魔教高人對此多有修改,把天魔三絕劍式、秘劍七式等精妙劍法,連同數百奇詭絕招,盡數融合在劍招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