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茲營地。
為了慶賀這場勝利,龜茲國王舉辦了慶功宴會,招待大明的使節團。
沈在寬年輕英俊,溫文爾雅,舉手投足無不展示出大國風範,既沒有用語言進行威懾,也沒有任何的強迫。
他就是用那種淡淡的,讓人心悅誠服的語氣,讓龜茲國王答應需求。
若非情形有些不合適,龜茲國王甚至想直接敲定合作,因為沈在寬提出的協議非常優厚,屬於雙贏的協議。
這個協議當然是雙贏的。
龜茲國王是安撫西域的跳板,是給西域三十六國的榜樣,如果表現得太過於傲慢,太過於貪婪,只會把可能成為朋友的人,盡數推到方夜羽陣營。
千金市骨!
殺雞儆猴!
這是沈在寬出發的時候,禮部尚書老李探花給他的八字箴言,沈在寬制定的全部計劃,都是圍繞這八個字。
我們多一個朋友,敵人便會少一個朋友,只有最愚蠢的人,才會為了爭奪蠅頭小利,把朋友推到敵人陣營。
這是使團從肅州衛出發時,常茂給沈在寬的建議,沈在寬思索一路,把某些比較過分的條件,默默地刪去。
此番作為不是為了龜茲國王,也不是為了某片綠洲的利益,而是為了西域三十六國,是為了整條絲綢之路。
這是長久的生意。
這是源源不斷的財富。
如果協議成功達成,只要絲綢之路沒有斷絕,他的功績便越來越大。
沈在寬清楚的記得,沈煉曾經和他說過的那些“外交家”的故事,做事不可爭奪一時之利,要爭一世之雄。
這裡就有人問了,難道沈在寬不怕被人摘了桃子,千般辛苦成全他人?
不怕!
因為這種事幾乎不可能!
就算有人能拿走這樁功績,有誰能拿走他的名聲?難道有人會為了這麼點蠅頭小利,把史書記載給改變掉?
沈在寬是讀書人,求的是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就算活著被人欺負,死後的名聲總該能保全。
退一萬步說,被人多番壓制,他也可以去翰林院修書,或者修史料。
到時候讓同僚加兩筆、減兩筆,用個春秋筆法,誰能搶走身後之名?
就算同僚不幫忙,也可以收幾個舉子做學生,等到沈在寬五十歲,不敢說桃李滿天下,至少能收幾個門生。
這種事情,可操作性極強。
另外,沈在寬的性格,不敢說是大公無私的沈青天,對於大明,卻也非常非常的忠誠,願意付出青春熱血。
二十多歲的讀書人,總歸還是有少年熱血的,不會事事均以私利為主。
要不然,豈不是白讀聖賢書?
沈在寬能夠高中狀元,有足夠的智慧應對這些事,對此早有諸多準備。
這是沈煉教給他的道理。
什麼是最完美的佈局?
不是能夠獲得最多的利益,而是要有最高的容錯率,不是不能出錯,而是出錯之後,能彌補成什麼模樣。
處於危機的時候可以冒險,處於優勢的時候當以穩為主,堂堂正正,靠著滔滔大勢碾壓,絕不能貪功冒進。
冒險是方夜羽的事情。
沈在寬不需要任何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