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煉把稻穗呈遞給陳公公。
陳公公快速拿給朱元璋,朱元璋是窮苦出身,自然懂得分辨稻穗,每年都派人去各地檢查稻穗,分辨收成。
沈煉獻上的稻穗顆粒飽滿,上面的穀粒明顯比別的品種多,如果這種稻種能夠推廣種植,必然能大大增產。
朱元璋面露笑意:“沈煉,你說這是長生不老藥?這是什麼意思?”
沈煉解釋道:“臣曾聽聞大理有處長春谷,裡面有青春不老泉水,便去大理調查,泉水沒找到,卻發現了這種奇異的水稻,此物不僅產量極高,而且在氣候溫暖處,能兩熟甚至三熟。”
“你能確定?”
“此乃太子親眼所見,臣特意請來十數位老農,請他們負責育種。”
種植糧食不僅是體力活,更是專業壁壘極高的技術活,需要常年累月親自在田間做實驗,才能培育出良種。
非常辛苦,非常勞累,非常艱辛。
如果沒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很難數十年如一日在田間勞作,偏偏育種非常非常吃經驗,必須進行諸多試驗。
簡而言之五個字:越老越吃香!
沈煉沒找到種糧記錄,便把長春谷年歲最長的老農請到金陵,這些人種了七八十年地,育種經驗非常豐富。
“不錯,太子說你做事嚴謹,果然是非常細緻,不過朕問的問題,是你說的長生不老藥,靈藥在何處呢?”
朱元璋盯著沈煉,心說差點被你小子混過去,你小子真夠奸猾的。
“回稟陛下,所謂長生不老,既可以說是血肉生命長生不老,也可以記錄在史冊,口口傳頌,千秋萬載。
如果此稻種大量推廣,縱然由於氣候原因,畝產沒有那麼高,只能提升三五十斤,百姓也能多喝幾碗粥。
如果每人都能多吃幾碗飯,每家能多喝幾碗粥,百姓就能多活幾年。
一個百姓多活一年,大明億萬百姓就是億萬年,這豈不是一種長生?
能讓百姓吃飽穿暖的皇帝,便是再過億萬年,也會被人銘記,是百姓懷念推崇的聖君,豈不是千秋萬代?
這種長生不老,比寵信方士、虛耗國庫的長生,不是強了億萬倍?”
朱元璋聞言大笑:“說的不錯,讓你做個捕頭,似乎有些屈才了。”
朱元璋開口誇讚,不僅是稱讚沈煉提出的長生理念,還在於前幾句話,沈煉說出了“縱然由於氣候原因,畝產沒有那麼高”,說明沈煉做過調研。
古語有云,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種子不是拿來就能用。
溫度、降水、氣候,土壤,全都能夠影響產量,在大理能夠豐收,不代表在中原能種植,冒然推廣,可能導致百姓顆粒無收,必然引發無窮禍患。
朱元璋也沒想到,自己隨口說出去的氣話,沈煉不僅完成了,而且完成的頗為合理,考慮到了各種情況。
這小子真是個人才啊!
不行,咱要看看你的本事!
“沈煉,你剛才說,氣候水文能夠影響產量,不知如何推廣稻種?”
沈煉心說這個太好辦了。
雖然沈煉不懂如何具體操作,但知道解決這種問題的方法就是兩個字。
——試點!
沈煉稍稍組織語言,隨後說出自己的看法:“回稟陛下,可以在不同州府選擇最能代表那處州府特點的田地,分別進行耕種,對比各地的產量。”
朱元璋道:“詳細說說。”
沈煉道:“以杭州為例,選擇杭州最常見的田畝,正常插秧除蟲收割,根據田畝產量,檢視哪部分有問題。
氣候乾燥的州府如何?
氣候溼潤的州府如何?
什麼樣的土地適合栽培?
何處州府能夠一年兩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