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朱元璋也是思慮許久。
論才華,前三名幾乎沒有差別,就算是宋濂、傅青主、李善長,也無法把三份試卷,公平公正的分出高低。
既然無法分出高低,那就只能按照出身、氣質、性格等方面來排序。
出身最好的自然是李尋歡,老李探花是大明首次科舉時,北地學子取得的最高名次,還是當朝禮部尚書。
給高了吧,有徇私的嫌疑。
給低了吧,人家才學確實不俗。
好在李尋歡俊朗無雙,朱元璋把他欽點為探花,又福至心靈,想到“一門七進士,父子三探花”的對聯,親筆題字安撫老李探花,把這變為佳話。
沈在寬商賈出身。
甄兆人出身於河北甄家,向上可以追溯到後漢年間,著名的洛神甄宓,便出身於甄家,可以說是世家大族。
然後嘞?
甄家無論流傳多麼廣遠,同樣也是商賈世家,和沈家沒什麼區別。
沈萬三至少貢獻巨量家產,幫大明數次渡過危機,甄家有什麼功勞?
另有一點,根據錦衣衛調查,甄兆人背後站著某位重臣,兩人的關係雖然很隱秘,但還是被發現蛛絲馬跡。
思慮至此,朱元璋便把沈在寬欽點為狀元,把甄兆人排在榜眼。
由於出身問題,肯定有考生不服沈在寬,但同樣也是出身問題,使得沈在寬的排名,反而是最為乾淨。
沈家在朝中無人啊!
沈家唯一在朝中當官的,就是沈煉這個六扇門神捕,平日裡向翰林院的方向看幾眼,都會被御史參奏失禮。
難道參奏沈煉幫沈在寬作弊?
且不說沈煉肚子裡的墨水,能不能看懂考題,就算能看懂又如何?考場那麼多大宗師,難道是瞎子聾子?
殿試的時候,沈煉連靠近的資格都沒有,就算沈煉會千里傳音,難道能隔著厚厚的宮牆,給堂弟傳答案?
沈煉若是有這個本事,那就不是六扇門神捕,至少官爵會提升幾成。
另外,考生的那些質疑,恰好是沈在寬面臨的首個考驗,如果連這些質疑都無法解除,憑什麼能位列朝堂?
滿朝文武每天經歷的攻訐,比這些質疑強十倍百倍,不也撐過來了?
連這都受不了,說什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說什麼為萬世開太平?
至於李尋歡,那當然是
——出使大理!
……
“李兄,看開點,你沒考中狀元不是才華不夠,而是太俊了!”
“退一步說,我弟是狀元,要在翰林院接受諸多才子挑釁,你雖然名次比他低,卻身負重任,出使大理。”
“再退一步,我們家除了多了個狀元,別的沒什麼區別,你們家可是有陛下欽賜的牌匾,比我家強多了。”
“再再退一步,我堂堂狀元郎的哥哥,卻要做伱的貼身護衛,萬一你出了什麼事情,我是要承擔責任的。”
聽著沈煉的絮絮叨叨,李尋歡便是脾氣再好,也不由得生出些煩悶。
“沈兄,我原本沒什麼鬱悶,聽到你這些話,我現在非常鬱悶,你不是話多的性格,最近話怎麼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