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土豬也是他們的採購範圍,甚至是需求量最大的,畢竟相比較來說,很多人更喜歡豬肉。
陳先民,五十多歲,有些禿頂。
雖然身價幾個億,但是見到江大有之後表現的很和氣,全程都笑呵呵的。
“陳總,給你介紹一下,我侄子李天南,也是我公司的合夥人,今年才十八歲,還在江州大學讀書呢。”
見面之後,江大有首先就介紹了一下李天南。
李天南也第十時間跟陳先民打招呼。
“陳叔好。”
“好,好,年輕有為啊,說起來我家那小子也在江州大學讀書,就是沒個正形,啥都不會。”
陳先民看向李天南,投來欣賞的目光。
他兒子要是能有這個能力,他做夢都能笑醒。
正是因為自家兒子不成器,所以遇到一些有能力的年輕人,他都會比較欣賞。
“陳叔過獎了。”
李天南當然知道,這位的兒子現在估計在跟那個小明星做什麼不可描述的事呢。
當然,陳世杰是他室友這層關係,他也不想說出來,畢竟今天是來談生意的。
事情很簡單,陳先民想要入股他們的生鮮超市。
別看規模不大,但是每天基本都能賣出去五六頭豬。
李天南走的是精品路線,所有的產品規格都會寫的一清二楚,出現一點問題包賠,包退。
雖然客戶不多,但是精品客戶捨得花錢,哪怕一頭豬身上一大半都賣不出去,僅僅賣出去的那一小部分,都差不多能抵得上整頭豬。
這還是沒有覆蓋整個江州的原因,因為目前只有一家店。
透過網際網路溝通,然後電話諮詢,最後送貨上門,這種新穎的經營方式,引起了陳先民的注意。
在考慮了一段時間之後,他找上門來,如果這樣的超市能夠開遍全國,那麼他的養豬場完全不愁銷路了。
雖然現在每年銷售的也很不錯,可是競爭太大,尤其是同樣在中原省的牧野集團,發展速度很快,給了他很大的危機感。
可陳氏土豬註定不能跟他們那樣擴張,因為土豬生長週期實在是太長。
人家的豬,三四個月出欄,而陳氏土豬最少也要八個月。
肉確實香一些,可是肥膘多。
十幾年前,他們就是靠這個發家的,可隨著社會的發展,肥肉已經被摒棄掉,大家更喜歡進口的白豬,生長快,肥肉少,損失一點口感,價格也相對便宜一些。
陳氏土豬,越來越不是市場主流了。
反而江大有他們這種銷售方式,還有陳氏土豬的一席之地。
李天南很清楚國內豬肉的情況,甚至國內基本沒啥給豬育種能力,全靠從國外進口。
因為國內的白豬,在繁育幾代之後,質量會出現懸崖式下跌,豬種的優良性沒法遺傳下來,具體原因是啥也不清楚,不過現在進口便宜,國內也沒幾家在研究這東西。
而陳氏土豬,因為使用的是國內原有的品種,在育種方面完全沒有問題,甚至每年都在最佳化。
但是他們的優勢,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時代,反而成了劣勢。
沒辦法拋棄現有的,就只能慢慢被吸血,豬肉市場份額佔據的越來越少。
三人落座之後,陳先民就開門見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