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檢測完我們從華西鈞羊縣五嶺山脈中採集的五百多份樣本,並沒有發現有什麼特別的,就算是我們重點關注的那個地洞裡採集的樣本,也只是有幾份含有磁鐵礦以及一些成分複雜的複合礦藏。”
“黃金呢,樣本中是否檢測出黃金成分?”
“有,不過極少,這麼低的含量,那裡應該不可能發現狗頭金。”
“小蕭當不會騙我,那個地洞,並沒有深入勘察,我們下次多帶些裝置去,一定要探查清楚。”
“還要去一趟嗎,張老,小蕭是誰?”
“小蕭是誰,你不用管深究,我有預感,那地方,一定埋藏著秘密,你的級別不夠,不知道這事的重要性,不過你只要清楚,那裡關係重大就好。”
作為國家博物館為數不多的大師,而且研究方向主要在天然礦物方面的張清華,他的級別自然能夠讓他接觸到一些機密的事情。
從華西省回來之後,他一方面關注著帶回來的大量樣本的檢測,同時也作為博物館領頭的人員,加入了蕭勇捐獻來狗頭金的研究工作當中。
國家科學研究院下屬的材料研究院。
隨著對狗頭金附著物研究的深入,這種物質的構造,已經初步繪製了出來幾份可能的草圖,科學家們正緊密鑼鼓地研究著這種命名為能晶的物質,希望能夠摸清楚它在物理、化學等方面有著十分優良效能的原因。
對這種名為能晶物質研究得越深入,大家的神情就越興奮。
“馬院長,各位專家,現在已經初步確定,能晶在半導體、新能源等多個前沿領域,都有極其出色的表現,現在的難點,在於更加精細地描繪出它的結構,並且探索出它的製造方法。”材料研究院張啟斌博士彙報道。
“光譜分析已經做過,能晶的元素成分已經清楚,主要能分為碳和矽,還有部分稀有金屬複合而成,但是其結構十分複雜,我們確定,能晶自身有著能量反應,但對於它的儲能機制,我們始終搞不清楚。”同為材料研究院高階研究員的秦響博士補充道。
“碳十四檢測,對此物的檢測無用,自然界中,我想象不出來,它是怎麼形成的。”
……
材料研究所的一眾科學家們,討論著對於能晶的研究結果,雖然有了很大的進展,但是距離研究明白,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現在就看在能晶的發現地,能不能找到一些線索了,聽說博物館那邊,準備組織二次勘察,我們院,也派幾個人,帶著裝置隨同前往吧。”材料研究院院長馬志海說道。
“能晶的發現者呢,他那裡有沒有線索?”秦響問道。
“秦博士,你可能不知道,能晶的發現者,只是當地的一位普通的村民,而且這東西在他手裡不知道藏了多久,最後才下定決心,捐獻給國家博物館。”材料研究院保密署負責人蔣昌華插話道。
“幸好他是捐獻上來了,如果拿到市場上售賣,恐怕這東西,最後很難到我們這裡。”
“此事就此打住,關於發現者的資訊,大家不要去打聽,此人的資訊已經進入三星密級,並且由我們保密署封檔。”蔣昌華說道。
“只能讓他做個無名英雄了,你們保密署,該給人家的補償,也別太小氣了。”馬志海院長半開著玩笑說道。
“放心,我們很有原則,一定給人補償到位。”蔣昌華有些底氣不足的說道。
材料研究院的探討會議很快結束,大家又各自投入緊鑼密鼓的研究當中。
從小小的一塊能晶上面,短短時間內產生了大量的學術論文,不過因為保密的關係,這些學術成果,被默默耕耘的材料研究院的科學家們,自覺地封存在研究院內小範圍內交流,沒有人想著拿去國際一些學術期刊上發表獲取學術聲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