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身肉搏之後便能看見交鋒的戰艦情況呈一邊倒的方向發展,一個個實力都在中等層次的武者往往一個就能在一艘戰艦之內攪風攪雨。
當然全員裝備外骨骼以及精良的遠端近戰裝備之後,人海戰術多少是能夠起到一些作用的,且每艘戰艦都攜帶者噸量極為驚人的能量儲備。
一旦被對方戰艦突臉相撞,發現事不可為許多艦長都是毅然決然的按下了自爆按鈕,海量能量儲備的戰艦一旦自爆足以給聯邦那近身貼靠的戰艦造成十分恐怖的傷害。
隱逸在帝國大軍之中,一艘足有兩萬米的超級鉅艦正靜靜的停靠在大軍中後方總控整個戰局。
指揮室內能夠看到來來往往一個個身穿高階軍官服飾的帝國軍官,這裡便是整個人類帝國西境聯合星域大軍的核心中樞所在。
能夠在這裡參與決策權的最低都是上校軍銜,且還都曾在帝都大學主修過指揮官培訓的。
帝國對人才的培養是分門別類的,任何人在帝國都能大展所長。天賦好的走武者路,往後能成為尖兵,達到上等武者層次在建立功勳之後同樣能在軍中擔任上將軍銜。
當然帝國軍隊中也分幾大體系的軍銜,其中以正常途徑的軍銜最難晉升,這類途徑也就是普通人沒有任何身體特長的只能靠不斷積攢功勳往上爬。戰功達到上校級別也就到頭了,還想在往上爬就得去帝都軍事學校進行進修轉指揮系統。
指揮系統也就是正常人途徑的晉升條件,這類屬於帝國上百星域數百億常備軍之中競爭,可以說能搶破腦袋。當然戰爭時期尤其以如今這等傷亡極其慘烈的大戰之中晉升變得相對容易許多。
前線戰損太大,之前在帝都進修完畢一直只能候補的軍官能飛速補充進去,短時間內暫時不用為高階指揮官數量不足而擔憂,這也充分說明帝國的人才儲備足夠充足。但可以遇見一旦戰事不斷持續,數百年後儲備的人才不斷耗空,帝都大學還得不斷擴招才行。
其次就是機械師的軍銜晉升,這個就相對容易且十分容易,機械師在帝國就是寶貝疙瘩一般的存在。在帝國屬於絕對的超尖端人才,他們研究的技術可能在整體不如一些全面研究人才,但是在某個方面絕對是黑科技般的存在。
這點甚至有些方面星矢聯邦都有些不如。
一旦帝都機械師繫有人突破至下等機械師,那直接將授予上尉軍銜。一旦踏入中等機械師則是一個上校軍銜。而上等機械師則是一個少將軍銜沒得跑,且隨著之後科技樹的攀升實力的增長無需積攢功勳便能不斷攀升至上將軍銜。
當然其中還需要考校身份家底以及一連串的精神測試和對帝國忠誠度測試,全部達優則攀升速度可以用火速來形容。
至於武職在帝國相對略顯不足,但也不差。下等武者一旦加入軍隊可授予少尉軍銜,隨著軍功的積攢最高可達到少校軍銜。中等武者則直接升任少校,如若之前是少校可按照軍功升中校,最高可憑藉軍功達少將。
上等武者直接便是少將,軍功足夠最高可達中將層次,上將則需上等後期才能擔任,半步道境則是帝國武道顧問一職,和平時期可在帝都當任武道系名譽院長享受帝國十分豐厚的薪酬。
而武者在軍中不管指揮,往往都是擔任尖刀由最高指揮官單獨指派任務。
這點和機械師差不多,當然許多機械師甚至還兼任最高指揮官一職,畢竟大多數機械師計算量恐怖,研究指揮對他們而言並不是一件太難的事情。這也導致帝國的武者和平時期是最輕鬆的,一旦戰爭時期則是最苦逼的。
此時這西境聯合星域指揮室內就有兩位中將層次的上等中期武者以及一位上將層面的上等後期武者在其中,不過三人的地位有些尷尬,站在指揮室內望著一個個指令從眼前這些指揮官口中發出,他們就像是局外人一樣站在一旁甚至還有閒暇喝著茶水。
“李可老弟,我們這幾個老兄弟可是在這裡閒了快一個月了,這不上去耍兩手難受的很吶!”武職上將張衝有些鬱悶的放下茶杯。
被稱作李可的是一名看起來有些蒼老,頭髮半白但精神矍鑠的老者。相比李衝看起來才二三十歲的面貌年紀,被稱作老弟倒是頗為怪異。
這主要是武者的年齡和實力掛鉤,壽命遠不是帝國尋常人可比,帝國靠著研究生命體系已經能靠科技手段讓尋常人壽命延長至八百歲的樣子,但對比武者還是微不足道。
李可,帝國少將,西境聯合星域第二指揮官。從戰爭開始沒多久直接就接手指揮權的指揮官。
“張上將,這你可得和紅上將去說,一切對您的安排我相信紅指揮官最有發言權!”李可對眼前軍銜比自己高出兩個階級的張衝並沒有絲毫的懼意,一副公事公辦的模樣。
帝國軍方鐵律,武職將領無權干涉指揮官將領,這是大忌。
一旦因為出現武職干涉而導致戰爭失利,武職將領和被幹涉指揮官都得上最高軍事法庭。
聞言張衝聳了聳肩,癟了癟嘴頓時沒脾氣了。
紅!戰爭持續一年後,由帝都那邊空降而來的上等機械師,一位老牌機械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