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問題是,王海將時機抓得太準了,就在兩支幽冥艦隊剛完成超空間航行並抵達進攻位置後,之前因星核能量噴發所引發的虛空能量震盪,也終於是回到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下。
所有已經部署好的超空間干擾裝置再度運轉了起來,使得紫侖帝國那邊同樣準備用超空間航行來反制的計劃,直接胎死腹中。
對此,紫侖帝國的艦隊不得不採用了分兵的方法,將一半的艦隊分兵出去應對後方的那兩隻幽冥攻擊群。
真要說的話,這是下策中的下策。
畢竟,之前億戰艦圍堵通道口,聯邦防線上多億幽冥戰艦時,就已經打得很困難了。
此時少了一半的兵力,還要面對每分鐘就會多出近億艘,從通道內源源不斷抵達的聯邦戰艦,怎麼看都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但卻沒有辦法,畢竟不這樣做的話,艦隊就要同時面臨前後方的雙重火力打擊,甚至可能崩潰得更快。
戰場的絕對劣勢,再加上受超空間干擾的鉗制,艦隊無法撤退,增援也無法進入的局面。
哪怕是此刻還有著聯邦好幾倍的戰艦數量,絕望之情也是逐漸在整個艦隊中開始蔓延了起來。
終於,在雙方激戰一個多小時後,當第二批次的艦隊,也就是莫伊聯合的艦隊,在通道口集結完上百億戰艦,並在幽冥艦隊的火力掩護下發起突擊時
負責圍堵通道口,還殘存億戰艦的紫侖帝國艦隊,瞬間崩潰了。
星際中的戰爭,一旦艦隊崩潰,陣列散亂之後,所迎接的那便就是一場屠殺了。
要不是因為莫伊聯合這邊的艦隊,幾乎是全員沒有上過真正戰場的新兵,從而導致戰鬥力嚴重打折的話,紫侖帝國這邊的圍堵艦隊將會崩潰得更快。
當然了,即便是紫侖帝國的艦隊崩潰了,但莫伊聯合的艦隊並沒有聯邦那樣強大的暗能科技,在這個過程中,依然還是損失不小的。
但相比其紫侖帝國來,這些損失卻又不算什麼了。
僅僅一個小時,原本還殘存億戰艦,負責圍堵通道口的艦隊,便已經被殲滅了九成。
而莫伊聯合的戰艦也增加到了多億艘,不再理睬這些四處逃竄,毫無戰鬥意志的戰艦,將艦隊直接聚攏後便撲向了那個正在遠處牽制兩支幽冥艦隊的紫侖帝國艦隊
三個小時之後
當最後一艘在逃的紫侖帝國戰艦,被追上並打爆之後,整個戰役便被拉下了帷幕。
原本因為星核能源噴發而乾淨無比的虛空,此刻再次被戰艦的殘骸碎塊所塞滿,猶如一片垃圾堆一般。
根據統計,本次戰役聯邦與莫伊聯合所組成的聯軍共計消滅約億艘紫侖帝國的戰艦,如果要加上紫侖帝國自己搞死的億,那麼其總損失達到了億艘的程度,這已經差不多是整個紫侖帝國主力艦隊的兩成了。
當然了,聯邦與聯合也不是沒有損失的。
聯邦方面單幽冥艦隊就損失了超過萬艘戰艦,要知道,在數十年之前,整個幽冥艦隊都只有萬艘戰艦而已。
而聯合這邊的損失就要大很多了,前後損失加起來達到了差不多億的程度,這還是在全面碾壓的情況下所產生的。
當然了,這裡面雖說是有暗能科技以及暗能使數量上的差距,但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全員新兵的問題。
而這,也是為什麼妮娜堅持不要任何利益,也要讓聯合參與這場戰爭的原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