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聲比起蕭聲雖然少了一份蕭瑟的感覺,但是卻多了一份悠揚和大氣。
兩者沒有好壞之分,只是給人的感覺不同罷了,只是礙於條件,所以秦遠才使用竹笛吹奏。
一首《關山月》吹奏完成之後,秦遠長舒了一口氣,心中那種複雜的情緒總算是得到了宣洩。
“好了,時間不早了,我得繼續出發趕路,下一站是雅丹地質公園,今天看情況而定,要是時間充裕,我逛完地質公園就繼續往下一個城市進發,要是不夠,那今天晚上就在地質公園附近搭帳篷露營了。”
秦遠一邊說著,一邊離開了玉門關遺址朝著雅丹地質公園前進,從他現在所處的位置到雅丹地質公園的距離是70公里,大概2個小時就可以抵達了。
現在是上午的11點,也就是說大概下午1點就可以抵達了,到時候他還是有些時間逛逛的。
看著鏡頭說完,他便將鏡頭調轉了方向,開始拍攝沿途的風景,從離開市區開始,到進入玉門關遺址,他所途經的就是戈壁和沙漠。
這樣的風光跟之前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有種別樣的蕭瑟之美,所以他自然不會錯過了。
一路拍攝,一路騎行,兩個小時之後,他就順利的來到了雅丹地質公園,於是他又開啟了導遊模式。
“大家下午好,現在我所來到的位置正是我今天要逛的第二個景區,雅丹地質公園。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也叫做“雅丹魔鬼城“”,是我國敦煌世界地質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
敦煌雅丹地貌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規模最大、地質形態發育最成熟。
也是最具觀賞價值的雅丹地貌群落,被譽為“龍國最美的三大雅丹之一”。
而所謂的雅丹,指的是一種典型的風蝕性地貌,“雅丹”在維吾爾語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
1899年~1903年,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龍國西域的羅布泊考察時。
將古湖周圍成群分佈,長數百米,高2~3米以上,走向東北—西南,先水蝕後風蝕而形成的形態各異的地貌,按當地維吾爾語稱其為Yardang。
之後,隨著他的著作《中亞和XZ》在國內外學界的廣泛傳播,在龍國被音譯為“雅丹”。
從此,“雅丹”一詞便正式被科學領域接受。
繼羅布荒原發現雅丹地貌之後,在世界乾旱區許多地方,發現了許多類似地貌,均統稱為雅丹地貌。
不過放眼全世界,面積最大,最具觀賞性的雅丹地貌群就是咱們眼前的這個敦煌雅丹地質公園了。
這也是我之所以要來這裡的主要原因,畢竟像是這種世界之最的景區可不多。
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位於距敦煌市區168公里的玉門關西北邊。
也就是說,我今天已經騎行了168公里了,這個距離我只花了5個小時,我自己都佩服我自己啊!
好了,言歸正傳,這個地質公園分南北兩區,東西長約25公里,南北寬約18公里,面積398平方千米。
主要看的風景,就是風蝕作用形成的地質遺蹟。
因此整個景區內的景點同質性還是挺高的,而我今天時間有限,所以走馬觀花看看就可以了。
想要完全將接近400平方千米的景區看完顯然是不可能的,除非我自己瘋了。
好了,先去買票,成人票是40元,這個價格還是挺親民的。”
秦遠在視窗買了一張成人票之後,他便牽著二哈走進了景區內,至於轟炸機則是飛到了天上,又開始了它的空中攝影。
現在有了轟炸機在身邊,他無人機都可以不用飛了,而且無人機非常的耗電,經常要充電。
但是遊隼轟戰機只要喂一點鳥食就可以了,飛行一圈下來,只損耗幾口鳥食,這價效比可不是無人機能夠比擬得了的。
進入景區之後,秦遠就直接坐上了觀光車,畢竟整個景區的面積非常的巨大,靠走肯定是不行的。
“現在我已經順利進入到了地質公園內部,你們知道這裡為什麼又叫做魔鬼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