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系統獎勵盤點完成之後,秦遠便開始快速的收拾行李,今天因為要趕去敦煌,一共300多公里。
所以他必須要早一點出發,這樣才有可能在天黑之前趕到敦煌,明天才能參加索菲亞說的那個活動。
當然,除了活動之外,到時候他還需要將敦煌的各種美景拍攝下來,所以任務還是挺繁重的。
“大家早上好,現在的時間是早上的6點10分,今天因為要趕去敦煌,所以我必須要早一點出發。
早餐就不在民宿餐廳吃了,等會路過早餐店的時候,直接買一點豆漿油條就可以了。”
秦遠背上包,一邊拿著運動相機拍攝,一邊騎著腳踏車開始朝著敦煌的方向出發。
而經過幾天的休養,轟炸機的身體已經完全恢復了,現在已經可以自由的在天空翱翔了。
不過轟炸機並沒有離開秦遠,而是主動成為了跟二哈一樣的寵物,天天跟在秦遠的身邊。
見它不願意離開,秦遠自然也不好意思趕它走。
不僅沒有趕走它,他還在轟炸機的脖子上裝上了之前舊的運動相機,這樣就可以讓它進行空拍了。
就這樣,一人一狗一鳥以他們各自的方式朝著敦煌的方向趕去。
300多公里的路程,即便是對於秦遠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任務,不過好在11個小時後,他順利抵達敦煌。
“大家下午好,現在是下午的6點鐘,我已經順利抵達敦煌,今天我一共騎行了330公里。
這個速度不可謂不快,平均車速差不多是35公里每小時,說實話挺累的,現在我得找酒店休息了。”
來到敦煌市的郊區,秦遠將腳踏車停在路邊,然後讓轟炸機飛到了天上拍攝了一下高空俯瞰畫面。
“現在在我的正前方就是敦煌市區了,在進入市區之前,我邊騎邊跟各位大致的介紹一下這個城市吧。
我想敦煌二字對於我們龍國人來說,絕對是一個非常非常熟悉的字眼。
因為我們從小到大學的各種文章裡面有關於敦煌的內容實在是太多了。
絲綢之路,敦煌石窟,敦煌壁畫,玉門關,陽關等等內容都跟敦煌有著密切的關係。
至於詩句就更是數不勝數了,像是唐代詩人王之渙所寫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其中的玉門關就在現今的敦煌。
還有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其中所寫的陽關,同樣在敦煌。
除此之外,還有太多太多的詩詞跟敦煌這個地方有關了,我就不一一舉例了,有興趣的可以自己瞭解。
敦煌雖然非常的有名,但是它卻僅是甘肅的縣級市,由酒泉代管,位於河西走廊的最西端。
它位於甘肅、青海、XJ三省(區)的交匯點,東有三危山,南有鳴沙山,西面是沙漠與羅布泊相連,北面是戈壁,與天山餘脈相接,面積3.12萬平方千米。
敦煌下轄9個鎮,另設有1個基地,目前的常住人口大約19萬,對於一個縣級市來說,算很少的了。
敦煌是絲綢之路的節點城市,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畫”聞名天下。
它是世界遺產莫高窟和漢長城邊陲玉門關、陽關的所在地,為GS省四大綠洲之一。
自2100多年前漢武帝“據兩關、列四郡”(兩關:玉門關、陽關;四郡:武威、張掖、酒泉、敦煌)起。
敦煌作為絲綢之路中西交通中轉站和西域門戶,曾有“使者相望於道,商旅不絕於途”的盛景。
更有《舊唐書·地理志》記載“天寶年間元宵燈會,長安第一,敦煌第二,揚州第三”的輝煌。
由此可見,古時候的敦煌是何等的繁盛了,這絕不是現在能夠比擬得了的。
那麼今天就隨著我的鏡頭,好好的去感受感受一下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魅力吧。”
秦遠對著鏡頭大致的介紹了一下敦煌這個地方的歷史文化和地理資訊,之後就騎著腳踏車進入到了市區。
因為昨天答應了索菲亞參加他們交流活動的請求,所以住宿方面索菲亞那邊都已經安排好了。
他現在直接前往對方所說的酒店就可以了,不得不說,國內對於這種交流活動還是挺大方的。
竟然給他們定的是五星級的酒店,不過這也正常,龍國的待客之道一向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