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時間是下午的5點,我已經來到了河西走廊的起點位置烏鞘嶺。
烏鞘嶺的藏語叫做哈香聶阿,意為和尚嶺,位於天祝縣境中部。
為隴中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也是半乾旱區向乾旱區過渡的分界線。
烏鞘嶺南臨馬牙雪山,西接古浪山峽,嶺南有滔滔不息的金強河與水草豐美的抓喜秀龍草原,嶺北有當地人譽為“金盆養魚”的安遠小盆地。
烏鞘嶺東西長約17公里,南北寬約10公里,主峰海拔3562米,年均氣溫2.2℃。
志書對烏鞘嶺有“盛夏飛雪,寒氣砭骨“的記述,可見這裡的溫度之低。
自古以來,烏鞘嶺為河西走廊的門戶和咽喉,古絲綢之路要衝,系軍事要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現在的蘭新鐵路、甘新公路,也就是312國道都是從烏鞘嶺翻山而過的。
我把腳踏車先放在這裡,然後爬上烏鞘嶺的山頂看看情況。”秦遠一邊說著,一邊就朝著山頂跑去。
因為時間比較晚,所以他並沒有帶上二哈和轟炸機,而是讓他們待在山腳下。
沒有帶著二哈的秦遠將奔跑速度提升到了極致,別人爬山累的氣喘吁吁。
但是他因為擁有80點的體質值,所以爬山根本就沒有一點感覺,如履平地。
僅是十分鐘的時間,他就輕鬆爬到了山頂,登嶺遠望,只見烏鞘嶺像一條巨龍。
頭西尾東,西高東低,披雲裹霧,蜿蜒曲折。
秦遠向著南部的馬牙雪山看去,只見雪山峻奇神秘,玉質銀齒,直插雲天。
清澈湍急的金強河像一條潔白的哈達,飄然而出於山根,滾滾朝東,折向南去,最終匯入黃河。
北面的雷公山高聳入雲,牛頭山雲霧繚繞,兩山並肩而立,各展雄姿。
向西望去,古浪峽壁立千仞,關隘天成,懸巖危石,天開一線,烏鞘嶺四面山河如畫,景色奇麗。
看著這樣的美景,秦遠都忍不住讚歎道:“山河壯麗,錦繡天成,這景色簡直絕了。”
秦遠說著就將無人機拿了出來,然後一邊開始拍攝俯瞰畫面,一邊解說了起來。
“歷史上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唐玄奘西天取經,都曾經過烏鞘嶺。
嶺上原有韓湘子廟,約建於明代,香火甚旺,過往者皆駐足禮拜,並求籤語,祈求一路平安。
不過在1958年的時候就被毀了,現在已經沒有韓湘子廟了。
雖然這裡已經沒有了韓湘子廟,但是站在嶺上看看周圍的風光也是極美的。
往遠方看去,能夠看到天蒼蒼野茫茫的草原風光,而且豐美的水草還為畜牧業生產提供了優越條件。
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中,首次提到古西戎之地“畜牧為天下饒”。
班固所著的《漢書》記載:“地廣人稀,水草宜畜牧,故涼州之畜為天下饒。”
天祝由於有著得天獨厚的大草原,所以自古畜牧就頗為發達。
《五涼志》載:“番族依深山而居,不植五穀,唯事畜牧。”曾出現過“牛羊塞道”的繁榮盛況。
天祝草原仍是GS省的主要牧區之一,所產的岔口驛馬,為全國名馬之一;
天祝白犛牛、高山細毛羊,更是名聞全國。
除了草場之外,烏鞘嶺還有幾個不錯的景點,像是古長城和安門古城,都是值得走一走的地方。
我們現在先去古長城看看,當年霍去病將軍率軍出隴西,擊匈奴,收河西,把河西納入西漢版圖。
之後他修築令居以西的漢長城,經莊浪河谷跨越烏鞘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