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可惜的是,在這個世界,這首本該家喻戶曉的《楓橋夜泊》卻並沒有流傳下來,不得不說這是這個世界文學史上的一大遺憾。
要知道《楓橋夜泊》這首古詩不僅僅在龍國國內家喻戶曉,在周邊的亞洲國家同樣如此,特別是在小日子過的不錯的島國,就更是了不得了。
他們甚至將這首《楓橋夜泊》寫入了他們自己的小學課本之中,並且在1929年,更是在一個叫做青梅山的地方籌建了一座寺廟,亦名寒山寺。
而寺廟的樣子就是仿照蘇州寒山寺建立的,並且也在門口立了一座石碑,上面書刻了張繼的《楓橋夜泊》詩,並建有“夜半鐘聲”鐘樓一座,還在附近溪谷清流之上架起了所謂的“楓橋”。
由此可見這首古詩在島國是有多麼的出名了,而在這個世界,因為並不存在這首古詩,所以這一切自然也就沒有發生。
而別說是日本沒有了,哪怕是在本土龍國,寒山寺的門口都沒有立碑寫什麼古詩。
而原本的‘封橋’也沒有因為《楓橋夜泊》這首詩而改名為‘楓橋’,他現在依舊叫做‘封橋’!
對於這一切,秦遠只能說是表示遺憾和可惜,不過他今天既然來到了寒山寺,那他自然不能毫無反應了。
其實他在來到蘇州之前,心裡就有打算將《楓橋夜泊》這首能夠跟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齊名的千古名詩抄出來,然後送還給寒山寺。
就如同當初的滕王閣一樣,《滕王閣序》是滕王閣的靈魂,而對於寒山寺來說,《楓橋夜泊》就是它的靈魂。
任何建築,若是沒有歷史文化的加持,那不過就是碎石瓦礫堆積起來的死物罷了,它們經不住時光的磨滅,歲月的摧殘,終有一天會化作塵埃。
但是文化卻不同,文化可以代代相傳,永生不死。
而將永生不死的文化注入建築之中,便可讓這座建築也永遠的活在民眾的心中,哪怕某一天遭逢不測,出了變故,也可在將來讓其重生歸來,這便是詩詞歌賦的意義所在。
這也是秦遠之所以想要在這個世界復現這些詩詞歌賦的真正原因,我泱泱中華,若是少了這些流傳千古的名篇,豈不可惜!
秦遠來到這個世界,能夠為其獻出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這亦是他的榮耀!
一群明星在杜茹雪的安排下,坐著臨時包下來的大巴車直達了封橋景區,然後就進入了她口中的茶室。
杜茹雪作為京戲世家杜家的千金,能夠做她朋友的人,自然各個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
而能夠在蘇州封橋這種景點位置開茶室的人,自然都是一些不缺錢的主,而眾人的猜測是沒有錯的。
當一行人進入到所謂的茶室,所有人都忍不住的發出了驚訝之聲,因為這個茶室實在是太大了,足足有四五百平,然後還有上下兩層。
而第一層像是一個書店,裡面放了很多書架,書架上面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書籍,在書架的周圍放了幾張茶座,是專門給客戶泡茶用的。
茶室有公共區域,也有私人包間,滿足了不同的需求,這地方跟傳統的茶樓截然不同,看著更像是文創產業區。
在二樓有一個露天的陽臺,陽臺下面是一條長長的城內小河,河面上停了幾艘用來載遊客遊覽的仿古客船,看著跟烏鎮景區如出一撤。
而坐在陽臺的位置除了能夠看到燈火闌珊的江南夜景,可以看到小橋流水人家,更可以看到到不遠處的寒山寺。
這個時間點寒山寺已經閉寺,不在對外接待遊客,不過寒山寺的燈火卻並沒有關掉,而是依舊閃耀著,如同夜空之中最美的星。
“好美的景色啊!這就是寒山寺廟麼,燈光璀璨,還真是莊嚴神聖呢!”
“果然來蘇州要是不看一眼寒山寺,那當真像是沒有來過蘇州一樣呢!”
“這個地方還真是仙,既能夠看到江南獨有的小清晰風景,又可以看到古色古香的寒山寺,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景交融在一起,簡直美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