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臘八節和臘八粥有諸多的傳說,古蘭最願意相信的是和岳家軍有關的說法。據說,當年在朱仙鎮,岳飛率部抗金,趕上數九寒天,老百姓爭相送粥。粥是各種各樣的,有小米的、有大米的、玉米的等等。
裡面也是添了大棗、黃豆等各種雜糧。岳家軍喝了這些百姓們熬的雜糧粥後士氣大漲,精神振奮,把金兵殺了個潰不成軍,片甲不留。
而這天正好是12月初8日。岳飛去世後,人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用雜糧豆果煮粥果腹度日。久而久之,成為習俗。
古蘭寧願信其有的是,這故事裡傳揚的軍民一心,力抗外金的魚水情深。
至於臘八蒜,在廣大的北方地區也由來已久。製作臘八蒜,要選用粒大光鮮飽滿的紅皮蒜和米醋。剝去蒜皮,把蒜瓣泡在米醋裡,再裝在罈子裡或者瓶子裡封好。
一個星期後,蒜瓣整體變成翠綠色。蒜香和醋香融合在一起,香味撲鼻,鮮脆可口。吃餃子、拌冷盤缺之不美,無可替代,可謂一絕。
在古蘭的老家還有一種說法。稱臘八蒜的“蒜”字和“算”字諧音。年關將近,各家商號都要在這天算賬,把一年的收支算出來,結出一年的盈虧,就叫“臘八算”。
後來有欠人家錢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諱。
有許多商家為圖個吉利,一進臘月就醃製大量的臘八蒜準備著,單等著客人喊“老闆,上蒜”,服務人員就答應著連喊著“客人上蒜唻,客人上蒜唻”,一路小跑著給你送上一碟臘八蒜。商家和客人皆大歡喜。
也有那不懂規矩的,又因為自己不喜歡那味,等半天不見喊上蒜。服務員怕耽誤了,沉不住氣就問“先生上蒜嗎”,客人不懂就說“老闆不上蒜”,就雙方都尷尬了。
也有那與商家有過節的,單等服務員問,他就會連聲大喊“老闆不上蒜”,藉此出一口惡氣。因此,有經驗的服務人員是從來不問客人上蒜不上蒜的,以免晦氣。
古蘭現在就是在製作這樣的臘八蒜。小時候在家吃飯,特別是過小年的時候,她母親也都是故意把臘八蒜放在一邊,等她喊“娘,上蒜”,她母親才喊著“閨女上蒜了”,把蒜端上來。母子兩人把這儀式演繹地渾然天成,其樂融融。
古蘭正這樣剝著蒜,回味著兒時對臘八節的懷戀,忽然電話鈴聲響起來。看顯示是惠明心的,便接了起來:“喂,你好。”
“你好,老領導。忙什麼呢?”惠明心明快的聲音傳了過來。
“忙著接你電話呢。”古蘭以實對實的幽默一下。
“哈哈,老領導就是會接就話。在家還是在外啊?”
“在家。這不臘八節麼,正在熬臘八粥、醃臘八蒜呢。”
“這些東西還用親自做麼。我在百姓粥棚定了臘八粥了,出來一起過臘八節吧。”
“你回來了?”
“昨天回來的。上次你去藍海新區沒見你,挺想你的。出來喝粥吧,咱上蒜。”
“好吧。但得稍等會,我把粥熬好了再過去。”
“好的,不見不散。”
“百姓粥棚”古蘭是知道的。那是本城比較有名的一家酒店,特色是粥,但各色酒水菜餚也是不錯的,環境設施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