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歷3324年。
都候王一方的聯盟出現間隙,矛盾一再升級,始終達不到和解,雙方的聯盟隨時都有破滅的可能。
作為天元國成立之後,除了天元國之外最大的贏家,都夠我不僅在淮王與洪王的那場戰爭中收穫了五座城池,更是在之後三方圍攻淮王的時候,和其他兩方獲得了同樣的勝利成果。
三方在最後圍攻淮王的那場戰爭後,平分的那場戰爭的所有勝利成果,但在這之前,洪王卻因為淮王與都候王的聯手,損失了三座城池。
這樣的情況早就預示著,雙方的聯盟絕對不會真的永遠和平相處下去。
而就在這場矛盾出現的半個月後,天元國這邊就與洪王和永江王簽訂了互不侵犯的條約,三方達成聯盟,在互不侵犯的同時,共同對付都候王。
而為了取得另外兩方的信任,天元國這邊做出允諾,在攻下都候王的領土之後,不僅洪王可以先將三座城池劃分為自己的勢力,除此之外,洪王和永江王還可以從剩下的城池中再各拿下兩座城池歸為己有,而除了這七座城池之外,剩下的城池則再由三方進行平分。
在這樣的利益趨勢下,三方的聯盟很快就達成了一致,共同對都候王的領土發起了進攻。
而面對這樣的進攻,面對這樣差距懸殊的兵力,都候王一方很快就出現了敗勢。
差距太大了,他們根本沒有多少可以反抗的能力,前線不停的傳來戰敗的訊息,戰線一退再退,如果再找不到扭轉這個局勢的辦法的話,他們很快就會徹底的煙消雲散的。
面對三方的圍攻,都候王又有多少可以反抗的機會呢?
這三方隨便拉出來一個,都需要他權力抗衡,甚至就天元國這一邊來說,就算他全力抗衡,都不一定能夠打得贏,更何況,如今還加入了其他兩位王侯。
面對如此情況,都候王只好想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
割讓城池和領土。
為了能夠對其他三方有足夠的誘惑力,都候王大手一揮,直接將一半的城池和領土割讓了出來,只要三方願意退兵,他就將這割出來的城池和領土拱手相讓。
這種做法,實際上跟自斷臂膀沒有什麼區別,只能算是苟且偷生罷了。
畢竟一半的城池和領土都被割讓出來了,如果敵人之後再對他發起進攻的話,恐怕他更是沒有什麼反抗的能力了。
但如果不這樣的話,他現在就有隨時會被覆滅的危險。
只可惜,面對這樣的誘惑,天元國和另外兩方沒有一個有動心的意思。
他們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直接覆滅整個都候王的領地,而不是隻有一半的疆土。
身為旁觀者的青白,很清楚的看到了這一切,卻也默默的注視著這一切的發生。
天元歷3324年四月。
天元國三方與都候王達成和解,三方退兵,不再對都候王發起攻擊,而為了彌補三方的損失,都候王則需要割讓九座城池作為補償。
五月中旬,九座城池的交接工作徹底完成,都候王一方的勢力直接縮水了六成。
同年六月,天元國三方以都候王在九座城池中還留有後手,使他們派過去的將士出現了大量死亡為由,再次對都候王的勢力發起了進行進攻。
“他們放屁,氣煞我也,氣煞我也。”
“沒想到我英明一世,糊塗一時,竟然中了他們的詭計。”
朝堂之上,都候王氣的掀翻的面前的桌子,短短半年光景,這位曾經意氣風發的王侯,如今已經滿臉滄桑,更是對如今的情況無計可施。
天元歷3324年八月。
都候王裴兆在剛剛修繕的皇宮中自刎而死,同一日,都候王境內的皇城被攻破,都候王政權覆滅在即。
同年九月,都候王境內的其他幾座還沒有被攻破的城池全部宣佈投降,都候王政權徹底破滅。
按照之前的約定,三方以和平的方式,瓜分了都候王境內的所有領土和城池,同時以新的領土為紐帶,再次簽署了互不侵犯的條約。
同年十月,尋海王和雍親王向天元國派來使節,希望能夠以姻親的方式達成和平往來,共通商貿的友好合作。
“這是我朝二公主,詩書禮樂樣樣精通,能歌善舞,舞文弄墨更是不在話下。”
皇宮的宴席上,雍親王派來的使節正在極力的介紹著坐在自己上方的女子。
而對方的目的,竟然是想讓蔡彭坤迎娶這位公主。
生在王侯家中,因為聯姻而犧牲是常有的事情,可是根據蔡彭坤這邊得知的情況,這位二公主實際上很受她那位父皇的喜愛,但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對方只能將這位二公主捨棄了出來。
蔡彭坤至今只娶過一個妻子,就是蔡仲冬的母親,那是蔡彭坤的結髮之妻,而在那位結髮之妻去世之後,蔡彭坤便沒有再娶妻納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