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青白要去剿匪,而且還要自己冒險打頭陣,宋清文那是一百個不願意,燕釗也在旁邊一直幫腔。
不是他們不願意借給青白人馬,只是他們不敢讓青白打這個頭陣,更不敢讓青白冒這個險。
雖然青白來這是為了借兵剿匪而不是為了其他事情,這多少讓他們有點意外,但也讓他們重重的鬆了口氣。
說實話,青雲王忽然拜訪他們,而且還是獨自一人,他們多少有點想偏了。
因此,這才在之前青白說要說正事的時候,他們才會那副樣子,要是早知道青白要是借兵剿匪的話,他們雖然也會表現的洗耳恭聽,但萬萬不會表現的太過緊張。
兩人坐在下面,在青白說要說正事的時候,他們雖然表現的很認真,但其實心裡已經有點慌了。
他們真害怕青白忽然說出個驚掉他們下巴的事情,萬一接不住,那可就遭殃了。
好在的是,青白說的事情還不算太過聳人聽聞,只是剿匪罷了,完全在他們的接受範圍之內,也讓他們鬆了口氣。
只不過剿匪是可以的,但絕對不能讓青白自己一個人去,雖說後面有大隊的人馬接應,但他們不敢讓青白冒然的冒這個險。
青白所說的攻佔月臺城的事情他們自然有所耳聞,那一戰,蔡王府那邊並沒有讓人封鎖,反而是為青白造勢,讓那件事情傳得沸沸揚揚,他們這邊自然是不可能不知道那件事情的。
甚至在剛得知那件事情的時候,他們還專門派人打探了一下,連各種細節都被他們打探到了,青白隨嘴一提,他們就立馬想到了當時的場景。
當時據說就是青白一個人過去開啟了城門,一個人深入敵營,最後卻從那城中反了出來。
在那一戰鬥過程中,青白的這一舉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可謂是真正的豐功偉績。
但在他們看來,雖然同樣是戰爭,但兩邊的情況完全是不同的。
上一次攻佔的是月臺城,裡面的人馬雖然更多,但畢竟都是一群叛軍,早就知道自己的境況已經到了如何地步。
只不過因為有上頭的人壓著,所以那些叛軍才會在裡面繼續垂死掙扎。
而隨著青白的鼓動,那些人自然也就跟著起義了,這才會有了之後,青白帶著一堆人馬從裡面開啟城門,迎接大軍入城的那一幕。
可這次不同,他們面對的不再是叛軍,而是一群土匪。
按理說,不論是數量還是紀律性,那些土匪都是比不上他們這些正規軍的,正面衝撞之下,隨便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都可以將土匪衝擊的四,對方根本無從反抗。
但同樣的,那些土匪可沒有太多的是非觀念,本來就是一群惡人,他們不可能因為青白的振臂一呼就跟著青白反水,一旦青白暴露在他們的視野中,恐怕會直接被他們聯合圍剿。
哪怕青白這次只是進去探路,但危險情況恐怕會比上次更加危險。
不論是上次還是這次,不論是上次的公善,還是這次他宋清文,都不會允許一位王爺貿然去冒險的,雖然他們沒有資格命令對方,但絕對不能聽從對方這樣的安排。
即便這位王爺不是他們的直屬上司,但對方好歹是朝廷任命的王侯,真要是出了差池,他們恐怕只能拿命賠了。
“請王爺您見諒,我們絕對不能讓您冒這個險。剿匪的事情您交給我們就行了,只要您告訴了我們地點,即便裡面是刀山火海,我也一定會派人踏平裡面的土匪,絕不留下一點禍患。”
宋清文義正言辭地說著,說到底,他是絕對不會讓青白冒這個風險的。
“是啊王爺,這種事情哪有讓您去打頭陣的道理,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城中養了那麼多將士,也是時候讓他們體現一下他們應有的作用了,不論付出多大的代價,我們絕對會給您一個滿意的答案的。
”
燕釗一臉堅定的看著青白,雖然一身文人打扮,但說出來的話卻沒有半點優柔。
到了他們如今的這般地位,一些大人物他們也並非沒有辦法見到,雖然每次見到的時候都會說三生有幸,但心中卻並不怎麼激動。
而今天,當見到眼前這位青雲王的時候,看著對方那年輕的面孔,他雖然沒有感覺太過榮幸,但心中的驚訝卻是止不住的。
對方真的太年輕了,這年紀,估計和她子女是一個輩分的。
甚至看樣子,對方還比他的一些子女要小上幾歲。
而現在,對方已經成為了一位王侯,而他的一些子女卻還在混吃等死,想想都覺得可氣,
想在這般年紀就如此地位。說實話,在青白沒有出現之前,他只感覺恐怕也只有帝王家人能做到這般地步了吧,而現在,眼前的這位奇人也做到了,這怎能讓他不感覺驚訝?
但同時,在因對方的成就而驚嚇的時候,他也從對方身上感受到了年輕人特有的一些毛病,魯莽又不夠穩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