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達弱冠的年紀,身體本身還應該未足夠壯實,但現在他已經很堅韌了,至少力氣有兩個成年人那麼大。
而且身手十分矯捷,刀法、劍法等領悟都很快,還會掄錘子與雙戟,其中雙戟更是深諳用法。
並且馬術也頗得郭誼真傳,各種花式伏背很是熟練,站馬射箭更是嫻熟,除了射不準之外沒有別的毛病。
反正儀態是極盡雄美,讓郭誼非常滿意。
再加上勤學於文治,其才能依舊能夠無限開發,無論機巧還是內治之策,都已經遠超一般的謀士。
最讓郭誼驚訝的,是他的飯量,已經是兩個人的量了,簡直就是個小典韋,但若論智謀,又是個小郭誼。
荀彧曾評價說,看似忠厚,但實際上一肚子壞水,論智計可安一方,但也足以氣死一方長者,與其師,足相似耳,但絕不似其老師的老師,絕不像!一點不像!
他強調了好幾次,很顯然這句評語也是在被氣到之後說出來的。
郭誼現在已經準備好了,等諸葛亮及冠出山的時候,立下那些曠世奇功,就可以與人自豪的說:你說得對,但這就是諸葛亮,擁有三個人的巨力,超凡的智謀,深諳內治壯大之道,能領兵,能屯田,能造器,能外交,還可以駕馭戰車,堪稱文武雙全,一打仗就啊啊啊啊啊!
所以現在,郭誼也懶得整他。
微笑著說道:“起來,水利之器造好了,木匠已經完成了我們的想法,你設想的弩箭,也已經制出來了。”
諸葛亮當即一骨碌翻身而起,“真的!?”
郭誼欣慰的看著他,伸手蓋住了他的天靈蓋,順帶溫柔的摳了摳,“真的。”
……
在糜竺送來錢財之後,郭誼和諸葛亮在鄉間取鐵、取木,用精細之材,用諸葛亮設想出來的設計圖,製作手弩。
而其法,沿用的是戰國的弩箭製作原理,諸葛亮很喜歡這些學問,但從小就被家族告知不可沉浸其學,只瞭解即可。
而且,小時候做出來的很多機擴,都曾被強行損毀扔掉,後來只能放棄,只在家學之中學習經學。
此弩是轉為諸葛亮特製的短弩,磨弩箭尖端鋒利,將其放入一盒之中,盒內有弩機,上弦時以牙勾住弓弦,牙上為望山、下為懸刀,這個構造,便是可活動的機括。
懸刀,也就是連線扳機的部分。
而望山向後拉,將弦扣入牙中,勾心穩固,這樣在弩機之內,就處於了平衡狀態。
發射時,再扣動懸刀,便可破壞平衡,將弦射出。
而郭誼在此基礎上,加設了木工覆蓋,便能以橫木為軸,將望山延伸出來為把手狀,將懸刀下延為扳機。
其餘則是與橫木平齊,頭部是飛鳥狀大工,因材料普通只能選上好的樺木,也就是弓匠頗為喜歡的一種木料。
這樣,盒中放十根特質短箭弩,削尖磨礪後,可不用換箭,一共十發。
“此弩,可單手持。”
郭誼將手弩上望山扶手向後拉,使弩身內發出清脆的聲響,而後左手扶著右手,歪頭瞄準草人,扣動扳機。
“嗒!”
弩箭飛射而出,緊接著郭誼身體極其敏捷,抬手側身翻滾後,迅速以單膝跪地的姿勢再抬手瞄準,同時另一隻手拉動上側的望山扶手。
“嗒!”
又一根箭駑,飛快命中二十步外的草人,但威力到達時,已經幾乎是極限了。
這一幕,看得諸葛亮、典韋都是目瞪口呆,而且諸葛亮雙眸發亮,心裡一陣感動。
真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