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在隨著董承的各種鼓吹,他大致在心中出現了一個面容和善,心胸寬廣的中年儒生形象。
“而且,曹操祖父曹騰,曾是宮中大長秋,對內務極為熟稔,且深受皇家恩信,應當是家學所傳,故而如此忠誠。”
原來如此!
真正聽見這句話,劉協的臉上才大為輕鬆,若是曾為大長秋之後,對漢廷應該是會感恩的。
……
東郡,鄄城。
郭誼今日自家中出來,很早就換上了黑色袍服,腰帶冠帽皆是齊整,精神振奮,滿面春風。
在後院門外值守的典韋現在反而還不習慣了。
“先生今日要出門?還是準備去鄉間打獵?”
“去見主公,休息數月,差不多了,”郭誼徑直走在庭院上,派人去叫諸葛亮跟隨,準備好行裝之後,先到正堂將這段時日拖延下來的公務全部處理。
果然和之前所想一樣,在冬日已經完全安排好之後,人員無更迭的狀況下,各地的農耕事宜延續上一年的熱絡,基本上不會有意外狀況。
而且,因為獎勵機制的存在,所有百姓都十分踴躍,乃至不弱於那些想要翻身固居的屯民。
也因此,開墾的田土越發的多,到現在許多農作物已得見不錯的長勢,形勢喜人也。
不過是,諸葛亮著急忙慌從門外拐進來,一路小跑直奔郭誼面前,而後拱手行禮,彷彿也是有些迷茫。
“老師,為何今日這麼早?”
“嗯,休息結束了,當急於公務才是,我之前一直勤於公務,剛剛新婚稍微享受享受,沒問題吧?”
郭誼抬頭看了他一眼,諸葛亮頓時訕笑。
“這段時日,曲轅犁的使用如何?”
“已經推及大部分州郡,其餘沒能領到的也在等待,但工匠不足,造器之人都是宗族子弟之中挑選,不能培養這麼多工匠,所以供不應求。”
諸葛亮如數家珍的說道,這是根本問題,當初在推行的時候就已經說過了,工匠是從夏侯氏、曹氏、丁氏三族之中選出,偶爾有徐州陳氏之人,將此技藝傳給他們之後,再製作農具推及。
當然,郭誼因此也得到了大量的聲望、賞賜。
此法,可以將造器的設計儘可能的留存在自己手中,但美中不足的便是,百姓不能自己改良,也就不會那麼快。
“沒辦法,最先只能這樣,”郭誼嘆了口氣,“若是什麼都全數放給百姓自己改良,教學先進技藝,有可能會造成混亂,還是將選擇權掌控在自己手中比較好。”
“這麼說來,需要加大工匠的招募力度,為我寫一份告示張貼於城外,我需要擴招工匠,提高匠人的薪俸,看能否有人肯來學徒。”
“好!”
諸葛亮得令之後,看了典韋一眼,兩人對視的時候都覺得奇怪。
老師休息了這麼久,剛剛回來對這政事似乎都很熟練,看來他在家中享受時候也並沒有荒廢。
“亮兒。”
諸葛亮剛轉身,郭誼又喚了他一聲。
“老師還有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