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卿,朕想問,所上呈卷宗是否有作假?”劉協等到了園中亭內,剛坐在石凳上,當即正色而問。
這話讓郭誼愣了片刻,一時語塞眉頭緊鎖,不過也只是片刻而已,馬上就恢復了神采,點頭嘆道:“陛下真是有一雙慧眼,上呈的奏札的確作假了。”
“不過還請陛下體諒,此為不得已而為之。”郭誼說完,已是再深鞠一躬,他沒想到劉協能看出問題來。
又或者是有別的管理從旁進言,所以他才找自己親自來問。
那就說明今日到來,不是賞賜、也不是請教,其實是劉協想要透過自己知道些什麼。
農耕收成的卷宗作假,的確是商議之後的結果,境內總收算上百姓自家田土,用於賞賜、軍營屯糧等,其實不是三百多,是四百六十。
瞞報的將近百萬斛,用於儲蓄在軍中,這也不是什麼大事,就算是被發現了,再充入國庫便是,反正打起仗來也可以隨時調動。
只是自己要扛了這肩頭罪責,免得多生事端。
嘖,看來要被降職了。
降職就會降低名聲,同時為人嘲諷,不利於【天道酬勤】能力的提升。
同時還會有一定的影響,官職小了,對世間貢獻度就會下降,獎勵無形之中也會降低。
可惜了。
劉協聽完這話終於也長舒了一口氣,對於他來說這才叫正常。
正準備開口時,郭誼已經再拜躬身,一副認錯的模樣,“是臣瞞報了糧食,不過實乃是因為要儲于軍中,所以少報了三十萬斛。”
“卻不料,陛下如此聖明,什麼都瞞不過您。”
“少報了?”
劉協瞪大了眼睛,嘴唇微微張開,又無話可說。
少報、瞞報嗎?
“難道不是虛報?”
劉協不甘心的問道。
你們會不會還是在騙朕?這麼多糧食三州之地可以產出嗎?若是在盛世時,廣興農耕倒是可能,但現在不是,這是亂世。
隨時可能興戰,軍屯之策也不過有百萬人耕種,加上境地內百姓自己的農田……差不多,但總不能每個人都願意去種地吧?
郭誼此刻聞言,靈光一動,連忙點頭,“對對對,臣說錯了,是虛報了三十萬斛,所以這奏章裡面還要減三十萬。”
臥槽,血賺!!!
這樣算下來,又可以再得三十萬入軍營分下,甚至還能直接犒賞。
剛好在今年能催軍繼續攻佔豫州,把袁術剩餘的賊兵勢力驅趕出去。
他一開始只以為不夠,被人測算了出來,沒想到是覺得多了。
“陛下,臣的錯,臣的錯,是虛報了三十萬斛,臣回去立刻讓人改。”
“別別別!”劉協直接咬牙了,你這人怎麼這樣!我一看你這表情就明白了,肯定不是虛報。
也就是朕說完之後,伱想立刻貪墨三十萬,蒼天,這都是些什麼人。
“就如此上報,朕,朕只是不確信,為何能有如此之多……在長安,董賊可收長安、關中、關外之糧,且橫徵暴斂,為擴充軍資,也沒有這麼多。”
郭誼目光呆滯,喃喃道:“不會吧?不會有人坐擁三州之地,糧食收成卻不到百萬吧?”
旁邊的荀彧聽得眉頭微皺,一時竟不知如何回答。
“糧食乃民之本,惠政下後,鼓勵種糧可以讓人溫飽,重有再之希望,且令種民終年有事可做,有事可喜輩,這才是民。”
“那,為何其餘州郡不能如此呢?”劉協迷茫,在長安很多大臣也是如此推及,但是卻沒辦法調集任何民眾熱忱,耕種也是逼迫而種。
郭誼笑了,這麼問就太熟悉了,在家中有位和劉協年齡相仿的少年也是愛問這樣的問題。
當然了,兩人的身份不一樣,可以對答但不能像是在家中為諸葛亮解惑那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