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只是巧合,肯定不是什麼三生三世的命定之緣,太腐了,郭誼不是那種人。
諸葛亮一聽這話當即就幽怨了起來,看向典韋,但是卻意在郭誼的道:“怪不得今日肯來為我一口氣解惑這麼多?!原來不是為了當好人師!”
“蒼天,我怎會遇上如此老師!?居然是為了他人才來解惑,我現在學識已經很多了,老師應該為了我才是!!”
典韋面無表情的點了點頭,“的確很過分,但先生就是這樣的人,你認命吧。”
諸葛亮:“……”
郭誼沒搭理兩人調侃,繼續問道:“亮兒,你這個年紀,若是想要聽見聞、學識等,最喜歡的是何等形式?是直接開門見山的教呢?”
“聽故事。”
諸葛亮斬釘截鐵的說道,“最好是典故!”
每次郭誼說典故的時候,總是有些奇思妙想的角度來解讀,讓諸葛亮每一次都聽得很是帶勁,而且擅於多思,可從中學到很多。
郭誼若有所思,卻也是認同此話,繼而默默點頭稱道。
他想了想,又開口對諸葛亮微笑起來,“那我和你說一個故事。”
“好!”
諸葛亮連忙坐正身子,滿臉期待起來。
“說在某個鄉里,有一位神童,五歲能識千字,七歲便可成文,八歲寫出的詩書令鄉里成年人無不感慨,交口稱讚。”
“這不是我嗎?”諸葛亮下意識的說道。
典韋咋舌一聲,轉頭來居高臨下看了他一眼。
你跟你老師都學到了點什麼……好的不學,學他不要臉。
郭誼白了諸葛亮一眼,接著說道:“此人名叫方仲永,其父知曉這等才學,便四處炫耀,時常作詩,從不勉勵其學,也不多設作業於閒適之時,更加沒有名師來作答,等到十一二時,別人問及,已經不如少時之才,又七年,再去問時,仲永已泯然眾人矣,在家中耕地,為農耳。”
諸葛亮聽到這裡,已經羞愧的低下了頭,這個故事,完全就是在敲打自己,不能好高騖遠,應當篤行以學。
何時都不能忘卻多思多得,不可總是等著炫耀才學,只期待誇讚。
時常敲打才是。
“我明白了,”諸葛亮當即拱手,面有慚愧之色,“學生冒失,老師之言振聾發聵。”
典韋睜大了眼睛,莫名其妙的看了看諸葛亮,又看向郭誼。
“你明白什麼了?!為什麼俺就不明白?”
諸葛亮嘆了口氣,道:“老師是讓我謙虛以學,應當多思為主,通達聰慧,是先天得到,而後天所受教導同樣重要,不可因聰慧而自喜,不可因作業繁多而心煩,當靜心篤學,淡泊明志,方才能有真才實學。”
郭誼搖了搖頭,“我的意思是,再好的天資,也要有個好父親,否則必遭禍禍,你有我這樣的好師父,居然還要嫌棄,我心裡好生難受!”
“去,寫一篇五百字以上,表頌老師的文章,我回來要檢查,典韋監督,寫不出來或者偷偷說我壞話,就馬上送去西營苦練弓馬!”
典韋當即點頭,“哎,知道了。”
然後怒目而視諸葛亮,其目光之威嚴,讓諸葛亮不敢有絲毫動彈。
“這,這……這我……”諸葛亮盯著郭誼一直看,簡直頭皮發麻!
有你這樣的老師嗎!!你這是什麼道理!!
什麼玩意有個好父親!
可是,可是卻也有道理……無法反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