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到時,諸葛亮就很是喜歡。
每次聊及吞雲,慢慢的老師就會將雙手食指與中指伸出,緩緩靠近嘴唇,這是不自覺的動作,儒雅好看。
那“吐霧”,定是音律之物,高雅之器,方才會這般記住。
諸葛亮早已心嚮往之。
“老師,你這把佩劍是誰人所鑄?”諸葛亮眨了眨眼,跟隨郭誼身旁時好奇的問道。
“我自己打造,反覆摺疊鍛打,鋒刃無匹,但我生平不好鬥,唯好解鬥,所以向來不用它殺人。”郭誼頭也不回的答道。
語氣輕快,中正平和。
“哦!”諸葛亮眼睛都亮了起來,“老師你,你還會鍛鐵鑄器?!”
郭誼嘴角上揚,“略懂,略懂。”
“啊……”
舒服了。
諸葛亮心裡大受震撼,雙眸滿是崇敬之意,等的就是這句話。
每次聽老師說出來,那種恰到好處,又無悲無喜的謙和,簡直不要太耀眼!
“那,那老師準備給我打個什麼兵刃?”
諸葛亮想到吞雲的高貴優美遠超普通制式的軍中兵刃,如何不是滿臉期待?!趨步追上郭誼滿是興奮。
“一對紫金錘。”
郭誼乾脆利落的回答道。
“啊?!”
這句話讓諸葛亮停下了腳步,愣在原地,很快追上來勸道:“老師三思啊,我家中有佩劍,無需老師操勞!我以佩劍行走即可!”
“老師,三思啊!!”
……
當天下午。
郭嘉睡醒之後,被荀彧所請,下任後往去衙署府邸,見曹操於堂上,舉薦之語實多。
曹操初見並未覺得奇異,只是深感郭嘉的外貌、儀態都算上佳,當真是頗有佳姿。
具體如何,恐怕要等宴席之後,在屋內問計,方才能有分曉了。
畢竟他是志才、文若共同推舉而來,必須要重視。
一番款待之後,荀彧也退去。
曹操邀郭嘉進內堂一敘,此時在內之人不多,唯有兩名宿衛,在外有士兵把守,巡防如舊。
兩人自然是相對而坐。
曹操臉上並無輕慢之意,笑著多審視了許久。
才開口道:“我聽文若、志才都曾說過,先生曾在數年前,想侍袁紹麾下,但不得重用,之後便憤然而走,於家中賦閒。”
“不錯,”郭嘉笑著拱手,繼而又自在笑道:“我觀袁紹麾下,文人雖齊聚,但卻多是沽名釣譽之輩,不知民之疾苦,不通人心所在也,文臣不尊漢道,武將不奉皇命,如此安能持久哉?”
“誒?!”曹操頓時眼前一亮,當即面色一鬆,笑了起來,“此話不錯!當年孟譽也曾說過這話,但他並沒見過,只是依照士人之習性而猜測級,沒想到今日聽聞先生一說,果然如此。”
“哈哈,”郭嘉面色一正,笑了兩聲之後當即抿嘴,但這笑聲是乾澀且短促,“智慧之人所計略同耳。”
“嗯!”
曹操深深點頭,道:“袁紹麾下,文臣幾何、兵甲幾何?若是先生助我,如何能勝之?”
郭嘉立身拱手,道:“袁紹多謀無斷,而明公智謀善斷,此乃是勝之也;袁紹不知人難任,唯有任名氣擺佈,但明公知人善任,唯才是舉,此又勝之;袁紹境內雖寬廣,土地雖肥沃,但其民只是求安,但明公任下,民心擁戴也,此三勝之;在下觀之,唯缺一事,便可令袁紹失道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