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鹽商施家?”
皇帝聽陳太后講述了陳壽的請求,沉吟道:“朕倒還記得這家!”
“阿孃,當年阿爹平叛的時候,有幾位江南的豪商捐贈了銀錢和糧食,其中就有施家。”
打仗是非常消耗錢糧的一件事。
當初先帝起兵,就多虧幾家豪商資助。
先帝建立新朝後,論功行賞,便封賞了其中一位大富商。
不是公侯伯之類的正經爵位,而是給了“富貴散人”的稱號,恩賞其世代為皇商。
依然是商戶,卻到底有了朝廷賞賜的名頭,這家也順利成為江南的望族。
施家也捐了錢,只是不如那位富貴散人捐得徹底,人家可是擺出了舉家之力的姿態,傾盡所有的支援先帝。
所以,最後封賞的時候,也只有富貴散人一家成了皇商。
施家只得了先帝親筆書寫的“大善之家”的御筆,並沒有實現階層的跨越。
不過,曾經負責後方供應的皇帝,還是記住了施家的名字。
如今都過去二十多年了,他還有些印象。
皇帝緩緩點頭,“說起來,施家對新朝也是有功的,只是不如富貴散人。”
太后聽皇帝說完施家曾經的功勞,禁不住笑著撫掌,“哀家之前還擔心,怕商人重利,那施家姑娘看著雖好,卻到底是商戶之女,難免沾染了市儈習氣。”
“但聽了皇帝的話,哀家倒是放心了。施家也是個深明大義的人家啊。”
先帝都說施家乃“大善之家”,想來施家也不是尋常鹽商,應該有其可取之處。
即使如此,也就不算太不堪。
皇帝聞絃歌知雅意,順著太后的意思說道:“既是有功之臣,那就該封賞!”
“這樣吧,追封施韻之父施、施某為忠勤伯——”
太后滿意了,笑著對皇帝說:“皇帝仁善,賞罰分明!”
施韻有個伯爵的親爹,也算是千金貴女了,總好過鹽商之女的名頭。
如此嫁給陳壽,說出來,也不至於讓人太過恥笑。
“哀家代阿醜謝過陛下了!”
太后也沒有忘了感謝皇帝,畢竟施家再有功勞,若沒有陳壽這一節,皇帝也不會隔了二十多年再忽然給他一個封賞。
“……阿醜是朕看著長大的,算起來,他是朕第一個親自撫養的孩子。”
皇帝回想起往事,感慨萬千。
陳壽不只是皇帝親手撫養的孩子,皇帝還虧欠了陳壽兩條人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