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元二十七年也進行了一次問政。
不過,去的不是東南,而是東北,也就是安西。
如今是貞元二十八年,又一次的問政開始,自然要去安北。
可如今大乾已經建立起來好幾個碼頭。
那麼巡視大乾港口的事情就萬萬不能再拖了。
所以自然也就把安北的問政放在了明年,今年就去安東都護府,再轉道去巡查一下大乾的幾個大港口。
這無疑是給整個安東之地帶來了非常大的壓力,也帶來了一些動盪。
畢竟,大乾的監國太子其威望是無與倫比的。
就算是這安東之地不是他征服的,而是燕王蕭政,可燕王殿下如今都臣服於太子之下呢。
關鍵是,監國太子雖然沒有徵伐北燕,卻平了蒙元啊!
在百姓們的心中。
大乾禁軍是比燕雲十六騎還要強大的軍隊。
火熱的七月到來,關中之地熱浪一陣一陣。
太子蕭奕照例帶了著東宮衛率,還有太子妃楊玉環、皇太孫蕭琰等,隨行三千餘人浩浩蕩蕩的向東北而行。
走的是已經快要修通的京師到安東都護府的主幹道,沿途經過的州城是最多的,真的是直接聯通了南北,比大運河還要重要呢。
回到當下,監國太子蕭奕一路到了保定關。
先是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祭祀活動。
為紀念世代鎮守在這裡的大乾英魂們,也為了紀念當初征伐北燕而犧牲的戰士們。
同樣,也是為了安撫如今散落在各處的燕雲十六騎將士們的心。
之後,就去了大乾的最大的碼頭。
也就是渤海碼頭。
這個碼頭可以直接到達高麗,然後再從高麗到達東瀛,是一條重要的航線。
只是太子蕭奕看著規模比較大的框架而堆積如山的木料,還是忍不住道:“這內河碼頭倒也罷了,海水遠比河水侵蝕木料厲害,建造出的碼頭,能用多少年,有誰能告訴孤嗎?”
已經曬黑了一個色號的工部大臣趕緊跑過來,道:“好叫殿下知道,臣已經請教過泉州、蘇州市舶司的同僚,所用的木材全部都是由兩廣採集而來的鐵力木,耐磨、抗腐性強,抗白蟻,不易變形。泉州碼頭就是由此所建,到現在還依然堅固。”
東南之地的出海,其實很早就有了,而大乾建立之後,東瀛也曾派遣了遣乾使,而東南那邊也有一些海商出海,去東瀛那邊做生意。
畢竟風浪越大,越賺錢嘛。
所以泉州很早就出現了碼頭,只不過,那時候的規模比較小。
遠遠是比不上現在的規模。
畢竟歷史的長河流到了這裡,民間和半官方的海運漕運算得上是歷代之巔峰,造就無數腰纏萬貫的富貴人家,只不過地理位置所限制,這些人多在揚州、杭州、泉州等地。
對於大乾如今要在北方建港口,他們雖然絕沒有膽子組織或者搞破壞,但觸及自身利益,非暴力不合作還是有的。
好在,朝廷還有皇商。
這皇商一出手啊,就知道有沒有。
背靠著朝廷,最大的靠山又是當今太子殿下,完全能一路開綠燈。
多少東南商賈都不自覺地倒向了皇商。
而東南問政之後。
連東南富甲一方的沈萬三都成了皇商,都倒向了太子殿下。
這一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