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元二十七年四月初一,天高雲淡,春風習習。
淡淡的微風還吹過來一陣花香,等到春耕完成的差不多了,各地的學子們也都已經全部到達了京師,參加今年的春闈。
四月初三開始,為期兩天。
精簡了不少考試的內容,也增加了一些知識面。
畢竟是為國選才,必須要全知全能吧。
四月初五,大學士們也就被放出來了,一個一個開始討論今年這一場春闈。
因為考試的內容,怎麼說呢。
出乎意料。
有一些學士甚至是直接癱坐在那裡,無從下手。
因為不少考題和他讀的四書五經完全就不相關啊,鄉試、縣試、州試的時候,都好好的。
怎麼到了這京師的時候,就變了呢?
只能說,這一代的學生算是一個在大乾科舉考試改革之中的犧牲品了。
畢竟,大乾科舉制度肯定是要改革的。
以前沒改,那是因為大乾還要攘外安內,如今大乾四海昇平、四夷臣服、天下一統,大乾朝廷的威望又是前所未有之高,自然是可以改革了。
如今不改,難道說,還要挑選一些死讀書聖賢書的所謂的才子去地方上當官,然後做出些昏庸至極的事情來嗎?
時間緊,任務重。
很多學子身上帶著的錢並不太夠,直接就去朝廷在官廨外設立的食堂吃個免費的飯,也不過是白米稀飯、白麵饅頭和醃製菜什麼的。
每隔兩天會有幾樣葷菜。
其實這樣的吃食,也比他們平日裡要好一些。
很多都是寒門子弟,那真的是全家掙錢,只為了養出一個讀書人來。
好從此實現階級翻身。
僅僅是十天,一千八百封考卷,全部都批閱完畢,也按照最新規定的分數,排出來一個名次來。
第十一天一早,就直接張榜。
第十二天就進入了殿試環節。
當這日一大早,八百個老中青三代大學士們湧入高大壯觀的宣德門,然後在宮牆內右行過威嚴至極的大慶殿、宣德樓後,再轉行向西以後,這群年輕帝國精英們還是忍不住心神恍惚。
畢竟,過了這宣德樓之後,再往前面走,便是集英殿所在了,而今日在集英殿殿試之後,直接出來再向西,便是那貼榜唱名的西華門。
也就是說,他們馬上就要見到大乾的監國太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