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大乾監國太子 > 第269章:大儒辯經,新學和儒學之爭

第269章:大儒辯經,新學和儒學之爭 (第1/2頁)

隨著第四天的到來,一個名字的出現,卻是讓全場為之一振,包括太子殿下和六部尚書,也都再度打起了精神。

三寶太監喊得清楚,河北道冀州信都人,前朝明經進士,本朝開國時期的博士,國子監監正,後來告老還鄉在河北道建立了鹿山書院的老夫子,大乾僅存的五位大儒之一的蓋文達伏闕求見,請上書言事。

且說,蓋文達乃是河北冀州信都人,前朝末年時期的明經進士,師從大儒,日誦千言、熟讀經傳,大乾立國之後,成為了國子監的博士,後來的監正,可以說,名滿天下、桃李天下。

今年大約八十餘歲的高齡,乃是公認的大乾大儒之楷模,和弘文館的顏師故、孔穎達名列大乾五位大儒之位,且此人乃是榜首。

蕭奕在來到了金陵城,宣佈要開東南問政大會後不久,就聽聞此人從冀州那邊過來了。

很難想象,八十多歲了,還能長途跋涉。

正所謂,來者不善、善者不來。

很多人也都知曉這位大儒在這時候,還要舟車勞頓,從冀州趕到金陵城的原因。

無外乎,儒學和新學之爭。

等到中秋佳節到來之前的第二天,此人也終於是到達了金陵城,照例,先是拜見了監國太子,雙方也算是君臣相宜,太子蕭奕還專門讓人好生地照顧老先生,而東南很多士子也藉此機會,想要拜訪這位大儒,多少有一點想要拉近關係的意思,但蓋文達一直都是閉門謝客,似乎是養足了精神氣,就等著東南問政大會的召開,儼然也是目標明確的。

蕭奕最開始推行新學的時候,此人本就打算要來一個伏闕上書,但是那時候,蕭奕也知道,這麼生硬地推行新學,必定會引起很多人的反抗,傳承千年的儒家文化,早已經是深入人心,朝野上下都是儒家士子,就連張久陵也不想做這件事情,只想著,老了可以好生地養老,把自己這個三朝元老的名聲保持下去。

但是耐不住蕭奕的強硬手段,只能是站出來,當新學的代表,而隨著蕭奕提出來的新學的理念,以及隨著各項實驗的開展,很多東西得以驗證,就算是飛天也都在進行著,張久陵也就真心想著推行新學。

因為他看得出來,新學肯定會為這個疆域遼闊的大乾,會為前古未有之明君太子殿下,建立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

盛世的到來,本就會伴隨著學文、文化的輔佐,乃是相輔相成。

要不是有著張久陵這位三朝元老,本身也是一位大儒,新學的推行必然是更加緩慢的。

而為了不讓張久陵成為眾矢之的,也知道新學的推廣必然不能過於急躁,步子不能邁得太大。

所以蕭奕就允許儒家一些大儒在邸報上發表自己的文賦,以此來宣揚自己的觀點,就算是在邸報上宣揚儒學,他也是願意,畢竟,堵不如疏,開民智嘛,每一封邸報,都會有讀報員,久而久之,百姓們肯定能從上面聽到一些道理,學到一些道理,不會像是以前一樣。

這也是為何,蓋文達這樣的大儒,沒有直接去京師,在長安城的皇宮前伏闕上書。

多少要給太子殿下一點兒面子嘛。

當然啦,他已經八十多歲,算是古來稀的年齡,能夠混到這個年齡,自是知曉人心。

真要是去長安伏闕上書,那必然就是一個你死我活。

太子殿下如日中天,而他已經是一個兩隻腳都入土的人,怎麼可能還會和太子殿下硬剛。

人情世故也是一個大學問。

此番,也不過是藉助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來跟太子殿下展示他的‘剛大之氣’。

可以說,是萬眾矚目了。

最新小說: 穿成棄妃之權傾天下 戰國紅顏妃子淚 我在明末當特工 花落人亡兩不知 羅斯君王 明末草原霸主 大燕第一世子 臣亦為俠 清陽序 這個歷史聊天群有億點怪 紅樓武狀元 大周敗家子 布衣公卿 三國麴義傳 皇上:我真的只想做平民百姓 罪囚 君臨法蘭西 逍遙小醫聖 大明第一藩王 飄零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