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代善和多鐸戰敗後,北燕上下震動,士氣瞬間沮喪起來,以至於有了避戰之心。
故此,當慕容胤召見了多爾袞、莽古爾泰、範文城等人的時候,八旗中層及以下的將士們便已經從軍事角度有了五花八門的討論。
比如說支援重兵南下的,覺得不應該還在猶豫,直接陛下親征,以幾十萬大軍攻打保定關,難道還不能一舉破關?
別說破關了,就是這大乾的長安城,他們都能拿下來
當然了,相較於前者的直觀和簡單,後者就有點消極和懦弱了。
蒙元接連戰敗的訊息,慕容胤是不可能封鎖住的,因為往來的人比較多,總會有人悄然地把訊息洩露出去,更不必說,大乾那邊的邸報傳得沸沸揚揚。
以前,他是想法設法弄到大乾邸報,想要掌握第一手訊息。
現在嘛。
是想法設法杜絕大乾邸報傳入北燕。
可是,他不想讓北燕上下的將士們知道蒙元那邊的情況,翩翩大乾這邊有的是辦法。
在攻打代善的時候,事先就已經射了不少邸報,傳入了代善所在的大營。
那時候,邸報上報道的便是安西都護府一戰,蒙元王子忽必烈帶軍,結果被打的潰敗而逃。
蒙元一戰損失幾萬鐵騎。
那個蒙元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傳言,直接就被打破了。
猶如當年大乾帝王蕭棣率領大乾禁軍親征,直接打到了蒙元皇都哈林城外一樣。
只能講,隨著蒙元接連戰敗,而代善和多鐸的十萬大軍同樣被打得丟盔棄甲,逃到了涿州,北燕那邊自然有被嚇得不想打仗的人,支援繼續俯首稱臣,換來太平日子。
當然了,他們不想打,卻擋不住慕容胤、多爾袞這些人,他們不甘心吶。
同時,他們也看明白了。
大乾這一次,直接是想要亡了他們。
就算是他們議和,就算是俯首稱臣,估計也攔不住大乾鐵騎兵臨城下了。
真要是議和,他們此生以後,怕是要老死於長安某個小院內,又或者是不明不白地死去。
他們肯定是要搏一搏、拼一拼,就算是最後事不成,那也可以往北逃,去那原始的林子裡面躲起來。
這算是最後一條路了。
別指望多爾袞等貪戀權柄、野心比較大的人,會為了北燕的國祚而死在沙場。
這樣的人自然算是北上派系的,而且還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建議往後退,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要保留北燕的血脈,不能讓大乾給殺光了,一種是要去搶了高麗,再建造防線,躲在那裡,慢慢發展,等到中原內亂,太子蕭奕和燕王蕭政打起來,打得頭破血流,他們再南下。
不過,這些計議,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這時候,不會直接說出來罷了。
因為慕容胤還很年輕,聲望也非常高,因為他的文治武功,北燕從以前一個破敗的番邦,成為了現在的北燕。
當年一戰,北燕損失非常大,失去了真定府一帶的疆域不說,還戰死不少將士,以至於國內就只剩下不少老弱病殘,很長時間,都是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
一句話,是戰是退,還是要慕容胤的一句話。
很顯然,慕容胤想要戰。
在自己還有幾十萬大軍的情況下,在北燕八旗並未損耗殆盡的情況下,在大乾兩面作戰,戰損也比較大的情況下,誰輸誰贏,還不一定呢。
決心既下,慕容胤一面與多爾袞、範文城等人討論商議,一面讓人去接應代善和多鐸的潰兵,在涿州建立好防線,這將是北燕的第二道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