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陰沉,月色被遮掩,寒風在呼嘯著,冷的刺骨。
而就是這麼一種情況下,黃河北道西岸,一場僅僅是雙方戰兵便實際上接近十萬狀態下的戰鬥正在進行。
但是整個戰場卻在晦明晦暗的夜色中呈現出一種詭異的狀態。
在安西都護府城外幾里地的原野上,無疑是戰場的核心焦點,雙方主帥外加雙方實際上的指揮之所、中軍營寨就這麼遙遙相對,一個在帶兵浴血奮戰,一個坐在望樓上,藉助火光,觀望著戰局。
本來嘛,韓世重的幾萬兵馬,再加上蕃騎、蕃兵、廂軍等,差不多也是十萬人馬,可真要和忽必烈的十萬鐵騎相比,還是差了不少。
蒙元鐵騎的戰鬥力,那是真的沒話說。
當然啦,蒙元鐵騎再強,那也在當初被蕭棣和嶽山一起率兵打的丟盔棄甲,鐵木真也俯首稱臣了。
所以說,真正最強的兵,還是大乾禁軍。
這也是中原文化發展之後,科技帶來的好處,不然,為什麼說是,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呢。
大乾禁軍的著甲率就非常高,幾乎是騎兵全都穿著鎧甲,其次就是兵器了。
蒙元的騎兵兵器比較原始,質量也不是很好。
大乾這邊有著能工巧匠,所以兵器的質量也就比蒙元鐵騎的好多了。
雙方以戰刀互劈,蒙元鐵騎的戰刀抗不了幾下,就會斷掉。
嶽紅翎的羽林軍到來,成為逆轉戰場局勢的關鍵。
安西都護府的南邊,嶽紅翎的羽林軍差不多是六萬人馬,數名副將都督,在嶽紅翎的總領下馳援而來,弄得熱鬧非凡,聲勢極大……鼓譟聲、喊殺聲,外加大大小小蔓延了十餘里的火光,形成了整個戰場動靜最大、最混亂,也是僅次於安西都護府都城最光亮的地方。
這一個突如其來的變化,突然出現的大乾援軍,讓忽必烈多少有一些措手不及。
因為嶽紅翎來的實在是太快了。
感覺就好像是他在攻城的第三天,對方就開始出兵,也好像,對方就在安西都護府的某個地方等著。
而他卻沒能收到任何訊息,大乾那邊的細作、北燕那邊,都沒有任何關於嶽紅翎出兵的訊息。
他想要聲東擊西,在蒙哥先一步對安北都護府發起了攻擊之後,就立即帶兵潛入橫斷山,以急行軍到達了興慶府之地。
本來是想要奇襲,打大乾禁軍一個措手不及。
誰曾想,他發起了數次攻城之戰,卻沒能拿下這一座都城。
而雙方指揮官也都清楚,這裡是此戰最終之根本,是蘊藏殺機的地方。
忽必烈若是拿不下安西都護府,蒙元就無法破關而入,無法入侵中原。
他們隱忍了這麼多年,想要報仇,結果還是被大乾禁軍攔在了關外。
那以前的所有努力,也都白費了。
韓世重也知道,若是守不住安西都護府,讓蒙元得到了這一座馬場,他們就算是死守金城郡、延州等地,也無濟於事。
蒙元有了牧場,就有了源源不斷的馬草,有了這些馬草,他們的鐵騎也就會可以全面南下。
到時候,蒙元直接圍點打援,直接包圍了幾個重城,然後以鐵騎的靈活性,快速擾亂京師。
他韓世重就是大乾最大的罪人。
今夜之戰,本就是一種陷阱與誘餌。
以自己龍武軍全軍為誘餌,讓忽必烈出兵死戰,等待嶽紅翎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