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提蕭奕如何利用火炮大顯神威,一炮殺死了蒙元大王蒙哥,擊潰了蒙元先鋒大軍十萬餘的鐵騎,打得他們丟盔棄甲、哭爹喊娘。
再說東路戰場,也就是蕭政這邊,當蕭政帶領著燕雲十六騎北上,迅速而猛烈地向著保定關外的北燕駐軍大營發起了攻擊。
率先動手的是王翦部。王翦、王賁、章邯三名隸屬於燕雲十六騎中的名將,也是蕭政最早收服的直屬軍事力量,此時排成品字形,帶著燕雲十六騎內部可能是裝備最好、部眾最精銳、編制最大的三部,累計近一萬四千眾,率先跨過保定關,分三路直撲北燕駐軍大營。
且說,當初鰲拜提出要奇襲靈丘關,便請慕容胤派人來接替了他的位置。
多爾袞為了提升自己的聲望,為自己的弟弟請戰。
但是,慕容胤自然是知道多爾袞的心思,所以不動聲色,讓代善為主帥,多鐸為主將,真要是有了戰功,代善也可以分一杯羹,不至於讓多鐸一家獨大。
若是真遇上了蕭政的燕雲十六騎,那也有著代善為主帥,可以防守得住。
以多鐸那軍事能力,明顯是不足的。
慕容胤也可以容忍多爾袞的這種謀劃,說白了,也是相忍為國。
都這時候了。
若是不能忍,難道說,還要直接內訌不成?
那豈不是給了大乾一個很好的機會。
多爾袞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這麼明目張膽地請戰。
多鐸也是接連對保定關發起了數次進攻,都沒能拿下這個堅固的保定關,反倒是自己損兵折將,再也沒有想著破關而入了。
只是等著鰲拜那邊的訊息,希望鰲拜真的可以突破靈丘關,擾襲關內,或者是,直接從保定關的後面,突襲保定關,他和鰲拜來一個兩面夾擊。
但是等了七八天,也沒能等到鰲拜送過來的戰報。
反倒是等到了燕雲十六騎的主動出擊。
面對著章邯率小股精銳突進不停,親自率數千八旗中鑲白旗甲騎的多鐸明明有絕對兵力優勢和機動優勢,卻與章邯一進一退,對峙之意明顯,而且,面對章邯所部的挑釁,沒有一點兒想要打回去的意思。
章邯誘敵之計沒有奏效,那自然是隻能換一個打法。
而多鐸根本沒有任何多餘動作,只是依舊冷靜應對,駐軍在大營東邊兒二十里地外的山丘上。
戰事過程迅速被報到王翦處,但王翦並沒有在意,因為保定關是當年陛下和永安郡王親征,打得北燕不得不後撤,讓出了真定府,這之後,大乾皇帝就在保定關建立了長城東邊第一關。
從此之後,這裡也成為了大乾重要軍事重地。
從保定關往北幾百裡地,就到達了北燕的皇都,所以保定關距離北燕皇都非常近。
可以說,騎兵急行軍個幾天,就能夠衝到北燕皇都城下。
須知道,北燕皇都燕京在東漢時期,那可是幽州,屬於中原疆土呢。
只不過,在後來,胡人南下入侵中原,以至於中原王朝分崩離析。
當時,出現了十幾個小國。
再後來,前朝皇帝文治武功,一統中原,把胡人給趕出去了。
但是也因為那些年,胡人禍亂中原,讓前朝就算是立國,也沒辦法徹底解決北地蠻夷之患。
使得回到了北地的胡人們繼續建立自己的國家,党項人的西夏,突厥人變成了蒙古人、建立了蒙元,女真人一分為二,一個建立了金國,一個建立了燕國。
從這之後,北地四國便一直存在。
大乾立國之初,還和北地四國大戰一場,那時候,也是大乾剛剛取得天下,兵強馬壯之際,所以勉強打得北地四國臣服。
再後來,便是當今陛下蕭棣和永安郡王聯手了,完全就是最佳搭檔,收復了不少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