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21年,周顯王姬扁病危,獨召其子姬定進宮。姬扁在位48年,此時戰國七雄局面已成,其間各國變法圖強,合縱連橫,時常強弱更替,城池易主。另一方面,諸子百家爭鳴,三教九流齊放,謀士能臣湧現不斷,商賈俠客穿行世間,倒也另有一番景象。公元前323年,各國諸侯先後稱王,完全不把周朝天子放在眼裡,此時的周朝實際上已經到了名存實亡的邊緣。
周天子姬扁寬仁敦厚,外表愚弱,內心卻希望能夠振興周朝,因此雖得高壽,在位日久,卻常常哀嘆自責,有愧於心。臨終之前,準備將心中埋藏了多年的秘密告訴他的兒子姬定。此時的姬定雖然是個太子,實際上也已經將近古稀之年,是個老頭兒了。
姬定進了宮,躬身立於姬扁身旁,緩緩泣道:
“父王,兒臣來了!”
姬扁聞聲示意左右將他扶了起來倚在床上,此時他早已屏退了一切閒雜人等,只留下了幾個伺候他多年的老太監在左右。姬扁提了提精神,睜開眼睛緩緩說道:
“數年之前,我自知命不久矣,於是遣蒙嬰問計於莊子,不想又過了這許多年,只因一事不得其解,不敢就死爾!”姬扁說罷頓了頓。
“父王功德於社稷,何以如是說!”姬定勸慰道。
姬扁搖了搖頭,又搖了搖手,示意姬定不要打斷他,繼續說道:
“近期大限將至,好似豁然開朗,悟得了破解之法。今日特詔你來,一一告知於你,我死也瞑目了!”姬扁又停頓了一下,姬定不敢打斷,聽姬扁繼續說道:
“莊子乃當世高人,得道於老尊,世人雖有非議,然我與他多有交情,也深知他的道行,因此將天下託付於他,以求一良策,匡濟天下,周正我朝。”說罷朝蒙嬰示意了一下。
蒙嬰走了過來,掏出一個布囊交在姬扁手中。姬扁繼續慢慢說道:
“莊子將良策置於這布囊之中,並讓蒙嬰囑咐於我曰:‘天機不可洩,洩之,失之矣!’┄┄我自知時日不多,無力迴天,欲將之告知於你。然我若告知於你,則洩露了天機,白費了莊子一番心機。”
姬定聽到此處,尚未明白,姬扁將布囊交到姬定手中,又繼續說道:
“我死之後,你將此與我一同埋葬,待到七七四十九日一過,你就立即開棺,將它取出來!”
姬定一聽,慌忙驚道:
“父王┄┄”
姬定尚未說出口,姬扁擺手示意,繼續道:
“我與莊周言談甚歡,皆因我二人都不看中那儒者之禮。如今諸侯稱王,多有僭越,又有何人出來說話了┄┄你需謹記我言,如此則天機不洩,大事可成!”
姬扁說道此處,姬定捏了捏手中的布囊,似乎有些明白了:原來父王是為了遵從莊子的囑咐,不洩露天機,才不得不作此下策,看來這個布囊之中不是等閒之物了。
“兒臣記住了,父王您且寬心!”姬定輕聲道。
“我雖不知這囊中之物,但深信莊子所言不凡。老君得天道,盡人事,遠勝孔墨。莊周雖得其一二,道行尚淺,然周遊列國,體察入微,見聞廣博,必有所獲。如今我朝病入膏肓,除非太公再世,世俗之人是萬難拯救我周朝的!莊周常為世人所詬,不入俗流,正是我求他的原因啊┄┄”姬扁一口氣說完,似乎接不上氣來,微微咳喘起來。
姬定見罷走近替姬扁舒了舒氣,口中說道:
“父王勿憂,兒臣定當竭盡所能,振興我朝,護佑天下!”
“我走之後,不可怠慢先生,危機之時,可驅使先生!”姬扁指著蒙嬰對姬定說道。
“兒臣記下了!”姬定應道。
姬扁休息了片刻,隨後揮了揮手道:“你且去罷!”
正在姬扁父子說話之際,一個老太監靜悄悄的靠在柱子後面,將這一切都聽在耳裡。姬定退出之後,老太監隨即匆匆出了宮,奔向市井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