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昧領兵十萬到了宛城以北,鄭袖收到了羋月寫給她勸說楚王的信,隨後向楚王進言道:
“大王身為合縱之長,聽上去威武,莫要中了他人的計策才好?”
“愛妃有何高見?寡人願聽其詳!”楚懷王道。
“昔日大王主動姻秦,今日卻又帶頭伐秦,世人恐有非議,說大王出爾反爾,此是其一;秦王有情有義,對待一個女子尚且如此,又怎會無端端的對那公孫衍不仁不義?而且此女就是你我的女兒,秦王之心可謂一目瞭然了,此是其二;如今公孫衍帶頭反秦,卻把大王向前推,使大王行高於諸王,其目的也甚是明瞭,大王難道就沒有想過嗎?”鄭袖說得有條有理,邊說邊看楚王的臉色。
“愛妃所言有理!寡人以為,軍國大事,不能單單以情理衡量,若是諸國皆盡力伐秦,寡人何不坐享其成!”
“大王這就對了!我料想那齊燕二國未必是真心的,三晉之國也不過是欲皆大王之力,使得二虎相爭,從中漁利!”
“若是如此,本王也不行出於眾,去爭做這惡人了!”
“大王英明!如今大王可讓唐昧按兵不動,且看那齊燕之師有何動向,三晉之國又會如何用兵!”
楚王採納了鄭袖的意見,派人盯著齊國等諸國的動向,命令唐昧暫且按兵不動。齊國本無意伐秦,正如張儀所言,此時的齊國顧忌的是楚國。當日齊宣王就六國合縱之事問計於蘇秦,蘇秦只說了一句,“五國皆伐秦,齊豈可獨缺!”齊宣王就答應了公孫衍。齊宣王使匡章起兵十萬,實際上只是虛張聲勢,唯恐天下不亂!匡章帶領了兩萬人馬行至馬陵就停滯不前,向公孫衍推脫說糧草未至,需等待幾日,實際上只是左右觀望,坐山觀虎鬥。燕將市被率兵六萬,到了韓國境內,與韓將申差分兵駐紮,遙相呼應。
公孫衍得知齊國之意圖後,只得催促楚王進兵函谷關,楚王得知齊國裹足不前,遂命大將唐昧按兵不動,不得輕舉冒進。
司馬錯從義渠返回之後,樗裡子於是領兵二十萬出了函谷關,採取主動破敵之策,使甘茂領兵五萬在左,司馬錯領兵五萬在右,與自己互成犄角,分兵駐紮。
公孫衍得知樗裡子出了函谷關,齊楚兩個大國卻是裹足不前,氣得咬牙切齒,遂與韓王、趙王和魏王等約定在安邑會晤,共商伐秦大事。肥義得知齊楚二國裹足不前之事後,一邊派人提醒趙武靈王不可輕舉冒進,一邊從北方婁煩、林胡急召樓緩和仇液回都,準備派到前線保護國君,以防不測。
三王和諸將相約到了安邑,魏王魏嗣坐了主位,對其他人等言道:
“今六國出兵伐秦,此乃天下大計,乾坤義舉!然齊楚二國屯兵觀望,裹足不前,似有口是心非之嫌,諸位以為如何?”
“當下樗裡子已率兵出關,正是我等合縱聯盟擊破秦國的大好時機,齊楚二王不以天下為重,致使聯盟錯失良機,真是枉為人君!”公孫衍正言道。
“犀首所言不錯!倘若秦人據關而守,六國合縱兵馬雖眾,卻也難以很快破關,且函谷關關道狹隘,不利於大規模進兵!如今樗裡子主動出關,我等盟軍即有機可趁,齊楚二王貽誤戰機,實乃可惜可恥!”韓宣王道。
“樗裡子起兵二十萬在關外駐紮,我四國聯軍卻有三十萬之眾,以三十萬對二十萬,何懼之有?”趙武靈王疑道。
“正是!因此我請諸王來此相商,即使僅以三晉之兵,以二十四萬對樗裡子之二十萬,聯軍亦不落下風,何不先行擊秦?一來可向天下表明志向,二來機不可失,秦軍既已出關,不可再縱虎歸山了!”公孫衍道。
“我亦有此意,不知諸位以為如何?”魏王道。
“犀首所言有理,寡人贊同!”齊宣王道。
“三晉本是連枝,二位大王既然意決,趙雍亦無退縮之理!”趙武靈王正是年少氣盛之時,將肥義的提醒拋在了腦後,執意要沙場揚兵,親歷戰事。
“好!如此我等諸將即刻商議出戰,首戰必要取勝,以壯聯軍聲威!”公孫衍大喜道。
“末將願意打頭陣,我以強弩擊秦兵之肉身,定能取勝,犀首儘可放心!”申差自告奮勇道。
“申將軍親自出戰,衍自然放心!韓弩之強,天下之最,必不負眾望!”公孫衍喜道。
眾人點頭稱是,齊宣王也點了點頭,覺得臉上很有面子。
第二日下午,申差領了三千人馬到了司馬錯陣前叫陣。司馬錯遂派了一員大將前來應戰。
雙方擺好了陣勢,秦軍以百鳥步兵方陣對韓軍之步騎混合雁形陣。申差對首戰志在必得,因此無論裝備和陣法上都佔了優勢。與韓軍相反,司馬錯卻是故意要輸了這首戰。
韓軍嗖嗖的射出弓弩,兩側騎兵快速向前衝去,很快就將秦軍方陣就衝亂了,雙方廝殺起來。不一會兒,秦兵死傷過半,帶兵的將領收兵逃離了戰場。申差見狀大喜,首戰完勝秦軍,遂帶兵返回邀功。
秦王採納了張儀之計,派人賄賂了巴國國君,使巴國攻楚,並許諾相助巴國攻佔昔日被楚國奪走的巫郡,奪回失去的鹽泉。巴國原有三大鹽泉,是巴國重要的經濟來源,後來盡被楚國奪走了,一個不剩,巴國雖然心痛,卻也無奈。此時巴國得了秦國的好處和允諾,自然不肯錯過機會,於是果真起兵攻打巫郡。
楚王得了巴國攻打巫郡的訊息,一邊從郢都緊急調兵馳援,一邊令唐昧從宛城撤軍,揮軍西進。
秦王又再次重賄了燕國丞相子之,讓他找藉口使燕軍早日返回燕國。子之遂向燕王噲進言道:
“大王乃仁義之人,王后乃當今秦王之長女,大王起兵伐秦,王后心中必定不悅;我燕國與秦國向來有交,秦與燕亦未有失信之舉,大王伐秦恐有不義之嫌!如今楚國作為合縱長都已經撤兵了,大王何故還讓市被帶兵在外呢?大王可以東胡襲擊我燕國為由,速速命市被帶兵返燕!”
燕王噲向來倚重丞相子之,聽他這麼一說,覺得不錯,於是下令市被撤回了大軍。
申差首戰告捷,公孫衍正當高興之時,信使來報,說楚國大將唐昧剛剛撤兵了,公孫衍氣得大罵楚王。公孫衍準備趁著士氣高漲之時擴大戰果,聚集燕趙齊魏四國力量擊潰樗裡子的二十萬大軍,於是派人分別去請四國將領前來商議。正在這時,燕將市被派人來報,說東胡襲燕,燕王已令他撤軍了。公孫衍大罵燕相子之言而無信,於是只請了申差、公孫喜和趙雍前來議事。
“今申差將軍初戰告捷,正是士氣高漲之時,然六國聯軍已去其三,只剩下我等箭在弦上,諸位有何見解?”
“誠如犀首所言,如今箭在弦上,樗裡子大軍壓境,恐怕也只有一戰了!公孫喜言道。公孫喜是公孫衍的弟弟,有“犀武”之稱,是魏國著名將領。
“秦軍向來欺弱怕強,定是張儀又使了詭計,令三國退兵!末將認為,此戰勢在必行,也好叫天下人睜睜眼睛,莫要看輕了我三晉之國才是!”申差言道。
“秦兵驍勇善戰,樗裡子足智多謀,如今我等以二十四萬對秦之二十萬,可謂勢均力敵!寡人主戰,但犀首要有破敵之策才是!”趙武靈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