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惠王回了魏國國都大梁,前後思起在趙國的一番見聞,又想起“七隱”之事,覺得這世上確有隱士高人,決定認真對待偶然間得到的寶囊天機。
張儀聽說魏惠王和其他四國國王無功而返,心中想好了進言對策,進宮拜見了魏王,對魏王言道:
“如今趙國漸強,又有肥義輔佐,北面對魏形成壓迫之勢,南面聯合宋韓夾擊,我魏國當思對策破之!”
“丞相言之有理,眼下你有何計策應對?”魏王覺得張儀所言有理,又從趙國無功而返,正在為此犯難。
“如今我國交好強秦,西面自然無憂,若是南面聯楚,東面和齊,此局可破!”
“嗯,丞相所言不差,我正有此意,不知何人可以說楚?”
“儀願親往,為大王排憂解難!”
“如此甚好!我得賢相,今無憂矣!”魏惠王大喜,隨即又道:
“丞相準備何時出發?本王親自為你送行!”
“多謝我王!臣明日就啟程說楚!”張儀暗喜道。
魏惠王送走了張儀,決定準備啟動七隱之事,向天下招賢納士,求取能人異士,以強魏國。魏惠王本來想把七隱寶囊交給太子,但眼下太子正在秦國為質,於是召見了太子的兒子,他的大孫子魏遫進宮。
魏遫進了宮,向魏惠王拜道:
“孫兒叩見大王,祝大王身體康健,萬壽無疆!”
“嗯,孫兒快快起來!你已過而立之年,可能為國效力,替寡人分憂?”
“孫兒日日勤練武藝,夜夜苦讀兵法方略,正思圖報效國家,替爺爺分憂呢!”
“好!如今有一事交與你辦,倘若辦好了,他日我大魏必定稱霸諸侯,國運昌盛!”
“爺爺儘管吩咐,孫兒必定盡心盡力,不讓爺爺失望!”
“你過來!”魏惠王說著從身上拿出交給了魏遫道:
“開啟看看!”
魏遫隨即開啟了布囊取出了布帛一看,看完之後魏遫一頭霧水,於是對魏惠王道:
“孫兒年幼無知,還須爺爺教導孫兒,這‘七隱’究竟如何?”
“此乃天機,爺爺尚且略知一二,你不知道也不奇怪!你需謹記,此布帛上所言之事不可告知於人,此是其一;其二,爺爺準備向天下招賢,以求取其中七隱高人,你需暗中打聽訪問,將此‘七隱’弄個水落石出,並伺機籠絡招攬七隱中人,以為我用!可聽明白了?”
“孫兒明白了,孫兒一定盡力去辦!”
“此七隱者,多為世外高人,往往遁形隱跡,或遁于山林,或隱於市井,你需用心尋訪!一旦求得真人,要禮賢下士,悉心求教,不可自恃王孫身份,怠慢聖賢!”
“孫兒記下了,若是尋得高人蹤跡,孫兒必定親自去請,絕不會怠慢聖賢!”
“嗯,你去吧! 有什麼事隨時來向寡人稟報!”
魏遫將布囊揣在懷裡,領命而去。到了府中,魏遫心裡想著爺爺吩咐辦的事,一連幾日都是寢食不安,不知從何入手。正在魏遫彷徨不知所措之時,他的兒子魏無忌來了。魏無忌也就是後來的信陵君,此時不過七八歲,還是個小孩子。
“父親何事煩惱,這幾日也不陪兒子玩了!”魏無忌道。
“唉!王爺爺吩咐了差事,卻不知如何處置,哪有心思陪你玩!” 魏遫為人隨和,和這個小兒子關係倒像兄弟一般。
“何事?跟我說說,我給你出主意!”
“王爺爺說了,不能和別人講!”
“我是別人嗎?我是你的兒子,要是我再大幾歲,老祖宗或許就把差事交給我了!”
魏遫一想也不錯,他的兒子自然不是外人,於是從懷中掏出布囊取出布帛交給了魏無忌。魏無忌一看,慢慢念道:
“鬼谷、墨俠、玄門、異相、意術、媚攻、上下流,此七隱者,得之三四,可得天下。”魏無忌唸完了,突然來了興致,高興地對魏遫道:
“父親要得天下了!父親以後可不僅僅是魏王了,而是天下之王!”
“別瞎說!老祖宗下面還有你爺爺太子爺,你懂什麼,盡瞎說!”
“太子爺後面不就是父親了麼?只要父親得了‘七隱’之三四,即可向天下稱王!”
“如今我不正是為此犯愁嗎?得之三四,你倒說得輕巧,你且得一個給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