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32年,嬴政再次發兵三十萬由南北兩路進攻趙國,趙將李牧在番吾擊敗了秦軍,嬴政聞後嘆道:
“李牧不死,趙國不亡啊!”
“也是大王成就了李牧!”魏繚淡淡道。
“先生此話怎講?”
“大王興王者之師,開君子之戰,李牧才能一展才能!”
“你是說寡人沒有起用枯蟻?”
“要取李牧項上人頭,又何須枯蟻?”
“哈哈哈哈!寡人本想讓他李牧輸得心服口服,沒想到到頭來是寡人對他李牧心服口服啊!”
“李牧與丞相郭開不和,郭開乃一小人,要解除李牧兵權,也不是難事!”
“李牧乃世之名將,可惜啊,可惜生不逢時,投錯了人啊!”嬴政嘆道。
公元前231年,韓國南陽郡郡守公孫騰降秦,嬴政遂改變了先滅趙國的打算,準備先滅了弱小的韓國。
公元前230年,公孫騰發南陽之兵攻打韓國新鄭,秦將李信率軍策應。韓國只剩下了新鄭一個孤城,各國知道韓國不保,皆不願發兵救韓,韓王安意欲降秦保命。
新鄭眼見不保,韓國的老丞相張平叫來了他最疼愛的兒子張良,對他說道:
“兒呀,為父要與韓國共存亡,你自己逃命去吧!”
“父親!父親何故要丟下孩兒?就與兒子一起走吧!”張良含淚道。
“世人稱為父與你祖父為韓國‘五世宰相’,我張家與韓國已經無法分開了!可為父慚愧啊,歷經五朝而不能強韓,為父有罪啊!”
“父親不是韓國的罪人,父親於韓國有功啊!”張良哭道。
“傻孩子,你已加冠成人,男子漢大丈夫怎能輕易落淚!”此時的張良剛好二十,剛剛加冠不久。
張良痛哭不止,張平道:“為父讓你去逃命,也不僅僅是逃命,為父是想你去一個地方!”
“父親?”張良止住哭聲疑道。
“為父聽說那嬴政並非凡人,而且他身邊有很多隱士高人,凡人終究是鬥不過高人的!為父年輕的時候,不相信這世上有什麼神仙高人,但到了這個年紀,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聽說雲夢澤中,有很多隱士高人,為父老了,是無法拜會高人了,所以為父就想,要是你能見到真正的隱士高人,也是替為父了卻了一樁心願,為父死而瞑目了!”
“父親,兒子帶您一同去吧!”
“傻孩子,為父走不動了!為父活到這把年紀,生死又有什麼關係呢?”
張良含淚拜別了父母,帶著妹妹張宓離開了韓國。張良兄妹離開新鄭後不久,韓王安投降了秦國,自此,戰國七雄中韓國成為第一個被秦國所滅的國家。
姬丹和梵於期與匈奴王頭曼達成了口頭結盟的協議,回到了燕國。姬丹開始遍訪名士高人,以圖對抗嬴政,拯救燕國。當姬丹得知大俠田光在燕國遼東隱居後,便帶著梵於期來訪。
“大俠若能為我燕國振臂一呼,天下高人必雲集於燕,救燕就有望了!”姬丹見了田光道。
“光乃燕人,今燕有難,本不該置身事外,然光隱居已久,且已年邁,不能為太子效力,還望太子見諒!”田光對姬丹道。
“大俠既為燕人,怎能不顧燕國死活?”姬丹急道。
“我可為大俠舉薦一人,或可救燕!”
“大俠請講!”
“荊軻!荊軻是老朽唯一的弟子,也是燕人,如今在正濟會掌事,你去找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