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之後不久,呂不韋派魏繚到了大梁匡正園,聞得魏無忌伐秦乃為嬴政,心中不安,有意親往大梁見魏無忌。呂不韋門下一個叫隗狀的門客聽說呂不韋要去大梁見師兄信陵君,便來對呂不韋道:
“街坊傳言,都說魏公子勝了我大秦第一名將蒙驁,信陵君之名更勝往昔了!”
“師兄十里棉花肚的陣法,世所罕見,上將軍都無法破解,傳言有錯嗎?”呂不韋道。
“小人並非質疑信陵君,信陵君之能,天下無出其右,如此並非我大秦之福啊!”
“先生有何話要講?”
“信陵君為魏國上將軍,執掌魏國兵權,又聲名遠揚,其名聲和威望皆蓋過了魏王,魏王豈能坐得住?”
“說下去!”
“丞相可使人放出謠言,就說‘天下人皆知信陵君而不聞魏王!’如此魏王必疑信陵君而奪取兵權,天下沒了信陵君,大秦東出有望!”
“魏王與信陵君本是親兄弟,又皆已耄耋之年,必不會相疑!”呂不韋不以為然道。
“昔日信陵君竊符救趙,兄弟間本就生了嫌隙,此番再施離間之計,難說不管用!”
“即使管用,信陵君乃本相師兄,豈能加以小人之計?”呂不韋不願採納隗狀之計。
隗狀辭了呂不韋,和幾個門客一商議,各自湊了些錢財,買人到大梁散佈謠言。果然,信陵君不久之後就辭了大將軍一職。
呂不韋本想找個機會去大梁見見魏無忌等人,沒想到出了這等事,但他明白隗狀等人的用心,也不好責怪,只得暫且將行程作罷。
隗狀等人並不知道,魏無忌辭了兵權,並非因魏王見疑之故,只因前番合縱之戰,魏無忌後來得知嬴政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內心深深被這個“孩子王”所折服,覺得天下早晚必歸於“呂氏”,因此心灰意冷,悄然隱退。
公元前245年,魯連子魯仲連去世,正濟會主要人員聞言後齊聚匡正園,準備同去齊國安平弔喪。
這一日,遊俠天下的田光和梓瑜夫婦二人也到了匡正園,同行的還有一個少年,叫荊軻,年紀比嬴政大了兩歲。荊軻是田光在燕國時收留的孤兒,此時算是田光的弟子。正濟會人到安平弔喪的時候,呂不韋到了,他的師父王詡和師叔田單也到了。眾人還見到一人身負大方椎,上前一問,才知道是大力羆的弟子,大力羆已經去了多年。魯班門新任掌門人荊梁接待了眾人,荊軻聞得魯班門掌門叫荊梁,無意之中問了問,二人竟然同宗叔侄。
荊梁有一子叫荊飛,與荊軻年紀相仿,因二人是同宗兄弟,短短數日間就成了至交好友。
眾人回到大梁匡正園之後,褚鏡塵宣佈卸任正濟會掌事一職,由晏舜接任。呂不韋將近來發生的事和對嬴政的隱憂告訴了師父王詡,王詡不解嬴政為何會有如此表現,答應呂不韋去咸陽見見嬴政。
次日上午,呂不韋向荀況等人辭行,又見到了李斯和韓非,便問荀況二人所學如何,荀況笑道:
“李斯和韓非,得其一可治天下;二者兼得,河清海晏!”
“先生高足,自然不差!”呂不韋隨口道,心中卻記下了荀況之言。
王詡、田單和褚鏡塵一起跟隨呂不韋到了咸陽,在丞相府過了一宿。次日正午過後,呂不韋派人請來了秦王嬴政。
乘著王詡和嬴政論兵之際,田單使用意術感知了嬴政的意識,大驚之下,向王詡使了使眼色。王詡同樣用意術探索了嬴政的大腦,發覺在嬴政強大的意識之中,似乎有一絲雜音,猶如汪洋大海之下的一股暗流湧動,雖然掀不起風浪,但暗流不散,明視訊記憶體在。
呂不韋雖然不知道師父和師叔在幹什麼,在一旁已經看出了二人的臉色變化,嬴政走後,呂不韋連忙問道:
“二位師尊,政兒如何?”
田單搖頭不語,王詡皺眉道:
“為師道行淺薄,怕是要讓南陽子瞧瞧才好!”
“有何不妥?”呂不韋疑道。
“具體為師也說不好,似乎政兒的意識受到了干擾,難道┄┄難道是鹿毛壽所為?”王詡疑道。
“政兒在神農山呆了數月,這也說不準!”田單道。
“此事到也奇怪,那鹿毛壽當時失瘋發狂,難道和政兒有關?”王詡想起昔日在神農山時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