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與廉頗在上黨對峙了半年,馮亭鎮守上黨,廉頗在長平一帶遙相呼應,秦軍進攻上黨,廉頗便率兵擊其後方。白起亦採取了相應的策略,與王齕成犄角之勢駐兵,命王齕攻打上黨,自己帶兵迎擊廉頗。白起率軍二十萬,廉頗和馮亭總兵力十五萬,雙方你來我往,激戰了半年,由於秦軍人數多,戰力強,最終秦軍擊斃了趙軍副將,趙軍漸漸處於下風。戰況於趙國不利,趙王遂召回廉頗述職。
“白起乃世之名將,要想戰勝白起,保住上黨,沒有兵力優勢,恐難達成!”廉頗道。
“倘若我方增兵遣將,秦人亦會如此!戰事耗費巨大,我趙國難以持久啊!”虞卿道。
“秦人誓取上黨,非三晉合力,上黨難保!”趙豹道。
“如今韓魏皆畏秦不出,不能指望他們了!”趙勝道。
“當初就不應該接受上黨,為今之計,不如將上黨送給秦國,與秦重歸於好,罷兵息戰!”趙豹道。
“果真如此,寡人和趙國的臉面何在?又如何向上黨百姓交代?”趙王道。
“一旦上黨失守,高平與長平恐難持久!如今我趙國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玉石俱焚,一條是忍辱負重,就看大王選擇哪一條了?”趙括道。
“少將軍此話怎講?”趙王問道。
“所謂玉石俱焚,就是以舉國之力與秦人相拼,趙人死一千,秦人也要損八百,結果就看雙方誰的決心大了!所謂忍辱負重,就是平陽君所言之策。退而求其次,我趙國可與秦協議,讓出半個上黨。以秦王的作風,他必然先吃掉到了嘴邊的肉,日後也必會奪取另一半上黨,但如此一來,我趙國爭取了時間,可保住長平一帶。”趙括道。
“此言似乎有些道理,諸位以為如何?”趙王問道。
“讓出半個上黨,雙方都有顏面,可以一試!”虞卿道。
“此乃上策!”趙豹道。
“也只有如此了!”趙勝道。
“就依少將軍所言,我即刻就下詔給華陽君!”趙王道。馮亭因獻出上黨有功,被趙王封為華陽君。
“大王且不著急!一來我回去先與華陽君商議一番,二來等到遣使入秦以後再下詔不遲!”廉頗道。
“也好!前方戰事吃緊,將軍耽誤不得,你且先退下吧!”趙王道。
廉頗連夜回了戰場,次日就派人送信給馮亭,言趙王有意讓出半個上黨。馮亭聞後對左右道:
“把我當小孩子呢!送出半個上黨不過是權宜之計,大王最終還是要放棄整個上黨!”
“看來趙人也靠不住!主君有何打算?”屬下道。
“昔日我馮亭因不肯出讓上黨而歸趙,趙王封我為華陽君,今我若又將上黨送與秦人,乃出爾反爾,貪圖功名之小人!”馮亭道。
“主君所言不錯,就是與秦人拼死一戰,也好過叫天下人恥笑!”屬下道。
“我馮亭雖死無憾,可就是連累了諸位!”馮亭道。
“我等誓死追隨主君!”屬下們齊聲道。
馮亭遂叫來了信使,讓他回覆廉頗,他馮亭寧死不將上黨一城一池交給秦國。廉頗早知道馮亭有此回覆,趕緊派了人向邯鄲送信。
公元前260年初,白起因病返回了咸陽,秦將王齕升為秦軍主將。一月之後,王齕率軍猛攻上黨,上黨失,馮亭和諸將戰死,廉頗退守長平一帶。
上黨失守後,百姓們皆逃向了趙國,廉頗一邊安撫百姓,一邊加強軍事佈防,手忙加亂。王齕乘機率大軍進攻長平一帶,奪取了二樟城和光狼城,斬殺了趙軍四名都尉。廉頗退到丹河東岸佈防,同時向邯鄲求援,讓趙王派兵增援。
秦王聞得王齕連連得勝,升王齕為左庶長,上將軍,命他繼續向長平進攻。趙括領兵十萬趕來增援廉頗,一來就率軍出擊,將王齕擊退了十幾裡。
趙國援軍到來,王齕遂要求秦王增兵前線。此時的秦國國力強盛,兵強馬壯,糧草物資囤積了不少,正是秦王用兵之際,秦王於是派秦將司馬梗領兵十萬增援王齕。廉頗聞得秦人增兵,遂在丹河東岸修築壁壘,堅守不出,嚴陣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