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57年初春,秦王嬴稷再次召見了白起,詢問白起能否帶兵伐趙,對白起道:
“寡人年事已高,近來倍感睏倦,然想起伐趙一事,頓感精神振奮,再也無法入眠!寡人恐要追隨父兄而去了!寡人這一生也沒做什麼大事,唯有伐趙,也只有取了趙國,才是寡人這一生最大的成就!”
“趙國氣數未盡,秦國未到滅趙之時,前番微臣就說了,可大王一意孤行,非要滅趙,才有王陵之敗!”白起直言道。
“胡扯!”嬴稷向白起瞪眼道:
“愛卿若肯親自出徵,何有王陵之敗?寡人三番五次相求,話都說道這個份上了,你還是不肯親自上陣,到底為何?”
“大王一心滅趙,其他五國焉能答應?趙國缺兵,但不缺將,兵沒了可以徵,糧草沒了有他國接濟,僅三千胡刀騎士就可抵十萬精兵,加上人心堅定,邯鄲城高牆固,滅趙談何容易!”
“上將軍啊上將軍!這些是理由嗎?你不肯伐趙,還不是因為寡人棄用穰侯而近應侯,你以為寡人不知道嗎?他趙國有胡刀騎士,寡人就沒有狼鷹銳士了嗎?五國不答應又如何?若是上天再給寡人十年二十年,寡人把他們統統滅了!”
白起不語,秦王氣道:
“寡人使喚不了你,寡人去給母親磕頭了,讓母親跟你說吧!”
秦王轉身就要離開,白起突然抱住了秦王的大腿,哭道:
“大王┄┄”白起哽咽不能語,秦王不知何故,只聽白起繼續道:
“微臣不肯伐趙,一因思念姐姐,二因長平一戰坑殺趙人心中不安,三因那趙國有太行山上下流派撐腰┄┄並非因穰侯之故!”
秦王聽他竟然當面稱母親羋月為“姐姐”,知道他心情激動,故而拉起白起道:
“上將軍請起!”
“若無姐姐,我寧願伺候師父,也不願封君拜將!姐姐宅心仁厚,救人無數,而我卻殺人無數,不光難以面對姐姐,也有負師父教誨!大王執意滅趙,那太行山中之人必會在緊要關頭給秦軍致命一擊,大王不可輕視!”白起解釋道,但為何把思念羋月作為首要理由,秦王有些糊塗。
“人言將軍之後寡人無將可用,也罷,若是上天不成全寡人,寡人就再一意孤行一次又如何?”秦王說完轉身要走。
“大王┄┄出兵邯鄲,秦國必敗!”白起喊道。
五月,秦王命王齕領兵三十萬為主將,王陵領兵十萬為左副將,蒙驁統領三千狼鷹銳士為右副將,攻趙。
大軍勢如破竹,七月,兵臨邯鄲城下,將邯鄲城圍得水洩不通。
邯鄲告急,平原君急向齊、楚、魏三國求救。
秦王召見白起之前,安國君向秦王陳奏,希望父親能遣使入趙,迎回許久未歸的兒子嬴異人,秦王只回了一句:
“你的兒子,你自己看著辦吧!”
安國君剛剛派使臣到了邯鄲,與趙人交涉完畢迎回質子之事,沒想到父王緊接著就派大軍攻趙,迎回質子之事擱置下來。邯鄲城被圍之際,趙威後想起了在邯鄲為質的質子,就對趙王講,以質子性命要挾秦人罷兵。秦王自然不會因為一個快被遺忘了的孫子毀了自己畢生的心願,毫不理會趙王的威脅。
趙王派禁衛軍圍了嬴異人所在的驛館,放言要將嬴異人的頭顱懸掛在邯鄲城牆之上,以示趙人對秦人的憤恨。嬴異人嚇得寢食難安,暗中讓夏侯瓊通知呂不韋,求他設法相救。
嬴異人“娶妻生子”一事,只發生在呂不韋的府上,外人並不知曉。呂不韋早已買通了驛館原先的幾個驛卒和衛尉夏侯瓊,吩咐好了所有涉事人員,故而鮮有人知。嬴異人命在旦夕,呂不韋只得親自來找平原君,以抗秦之名向平原君奉獻了一萬金。平原君本不在意嬴異人的命,看在呂不韋的面子上,找了個機會對趙王道:
“大王要殺秦國質子,此時不宜,恐激怒秦人,激發秦人將士鬥志,與戰事不利!且留他一命,待合適之時再斬不遲!”
趙王也不在意嬴異人的命,殺他不解恨,也於事無補,故而答應了平原君。
呂不韋從平原君那裡爭取到了時間,又打聽道蒙驁為秦軍副將,遂讓河澗鴛鴦連夜翻過城牆去找蒙驁,準備讓蒙驁在邯鄲城外接應嬴異人。
此時邯鄲城被圍,秦趙戰事到了緊要關頭,四處城門皆有重兵把守,呂不韋要想將嬴異人送出城並不容易。呂不韋想以重金賄賂守城將領,但此時處於戰時,呂不韋覺得這麼做不合適,無奈之際,去見了毛遂。
昔日王詡在雲夢山講學之時,毛遂仰慕鬼谷大名,幾番前往聽講,故而結識了呂不韋。呂不韋在邯鄲以呂大善人的身份一夜成名,毛遂窮困之際,不請自來,登門拜訪,呂不韋贈以數十金,並將他推薦給了平原君,毛遂因此成了平原君的門客。
呂不韋本已忘了毛遂,不想前番王陵攻趙,毛遂自薦,前往齊楚遊說齊王和楚王成功,齊楚二國雖未與秦人短兵相接,但左右制約了王陵大軍,加上有胡刀騎士相助,廉頗僅以十萬兵馬就挫敗了王陵三十萬大軍。
“公子要送和人出城?”毛遂問道。
“秦人!”
“秦人?此時秦趙交戰,公子要送秦人出城,如何能夠?”
“若非難辦之事,我怎會來求先生?”
“公子何須用一個‘求’字?所為何事?公子說來聽聽,我再想想辦法!”
“說來慚愧!前年在咸陽之際,帶回一名美姬,她的弟弟就跟著來了邯鄲。趙人憎恨秦人,那孩子操著秦腔,又不會掩飾,在街上被人打了,差點被打死,回來哭著喊著要回秦國去!不韋心軟,禁不住家姬苦求,又恰逢她母親病危,才答應了送她弟弟回去,因此來找先生!”
“公子真乃大善人也!區區一名家姬,何須費此心思,何不晚些時日?”
“我也是這麼勸的,可那姐弟二人十分孝順,聞得母親病危,拼死要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