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64年秋,秦國上將軍白起率軍大舉進攻韓國,攻下了韓國的少曲、高平、陘城、南陽等地,斬首韓軍過五萬人。次年,韓國野王邑守城將領投降了秦國,將野王獻給了秦國,自此上黨郡與韓國本部完全被分隔開來,不能相連。同年,楚王羋橫卒,新楚王羋完即位,史稱楚考烈王;屈原弟子黃歇被封為春申君,賜封地於申,任楚國令尹。
自從得知姜太公預言之後,呂不韋先是打消了在秦國謀政的念頭,回來後前思後想,覺得先祖姜太公將江山留給了他八百年後的子孫,也就是自己的兒子,或許與齊國有關。齊國本是姜太公呂尚的封國,流傳到齊康公呂貸之時才被田氏取而代之,成為了田齊。作為聖賢輩出,禮儀教化之邦,呂不韋認為,或許他的先祖姜太公有意讓齊國統一天下,也就是讓自己的兒子成為齊國,乃至天下之王!有了這個想法,呂不韋決定前往齊國,以鬼谷弟子的身份在齊國謀政,以為自己的兒子鋪路。
呂不韋到了齊國,第一個見了貂勃。此時的貂勃已是齊國大將軍,但呂不韋知道他是媚門中人,因此才第一個見他。對於呂不韋,貂勃亦有所耳聞,也知道他母親是媚門中人,得知他的來意後,貂勃欣然應允,答應向太史君推薦呂不韋入朝為官。
此時齊王建尚未加冠,齊國國政由太史君實際掌控,因此貂勃直接帶著呂不韋去見了太史君。太史君見了呂不韋,聞得呂不韋有意入齊,眉頭一皺,對身邊的宮人道:
“去把太傅大人叫來!”
宮人應聲而去,貂勃見太后神色不對,心存疑惑道:
“太后!不韋乃鬼谷高徒,當世大才,難道王后懷疑她的才能?”
“且等太傅來了再講!”太史君頓了頓又道:
“說道鬼谷高足,孫臏和蘇秦二人皆是,可這二人一個於齊有功,一個於齊有過!鬼谷門生,縱橫韜略不在話下,但能否心無旁騖,忠心事齊,就不好說了!”
呂不韋一聽,心中不悅,嘴上卻道:
“啟稟王后,蘇子自始至終乃是事燕,並未事齊,故而也談不上於齊有過!鬼谷門人一旦心有所屬,忠心不二,望太后明鑑!”
“忠心不二的多數,見異思遷的也不是沒有,這話我並非說先生,先生莫要見疑了!”太史君道。
呂不韋也不和她爭論,岔開話題道:
“如今大齊國內外安定,國強民富,全仗太后賢明!然今日之齊國,與昔日之鼎盛尚有差距!秦國天下獨霸,弱楚聯燕,侵吞三晉,勢必坐大,到時候齊國也不能與之相抗!昔日齊秦東西互帝,相互制衡,如今已然失衡,為齊國計,為百年計,太后需未雨綢繆,選賢用能,乘早振興大齊!”
“先生此言有理!安平君之後,我齊國的確少了一位經世大才,先生的名聲,孀居之人也有所耳聞,只是┄┄只是還要等太傅大人來了才好說話!”太史君道。
二人不解其意,不一會兒,太傅田望來了,太史君問道:
“田公,我田齊王室,是否有這一條規矩:呂氏不可入朝為官?”
“回稟太后,田齊不呂,確有此事!威王在時,就改了這條規矩,規定呂氏不可擔任齊國大夫以上的官職!”太傅田望道。
“呂禮曾為齊國宰相,與孟嘗君同朝為官,這又是怎麼回事?” 貂勃疑道。
“呂禮自秦入齊之時,因這一條規矩,就改‘呂’為‘莒’,更名為莒禮。泯王認為這並沒有破壞祖宗的規矩,但朝中上下還是習慣稱莒相為呂相,田氏宗室的人因此揪住不放,說這是掩耳盜鈴,呂禮就是頭上長了草的亂臣賊子,所以呂禮這宰相沒做多久就被罷了!”田望道。
“這麼說田齊宗親是始終容不下呂氏了?”太史君問道。
“田齊代呂,其中利害於田呂兩家不言而喻,田齊不呂自然是有道理的!”田望道。
“謝太傅指教,你且退下吧!”太史君道。
田望走後,呂不韋和貂勃沉默不語,太史君道:
“鬼谷門下,人才輩出,我並非不知,先生大才,我自是不疑,然田齊不呂,我亦無可奈何!”
“謝太后垂見,不韋告辭!”呂不韋黯然道。
當日,呂不韋就離開了齊國,他做夢也沒想到,竟然會是這樣的結果,心中十分失落。
晏舜和朱亥潛入神農國兩年後,不負眾望,順利回到了大梁匡正園。正濟會人一直有意剷除神農教,荀況等人從咸陽回到大梁以後,經過一番商量,決定讓晏舜和朱亥二人潛入神農國,摸清神農教的底細。臨行之際,褚鏡塵叮囑晏舜和朱亥,要小心謹慎,防止神農教有人使用意術識破他們的行蹤目的。
眾人齊聚在匡正園內,晏舜向眾人詳細回報了在神農國探到的情況,荀況聞後道:
“如此說來,與先前所料的出入不大!”
“鹿毛壽乃意術高人,自是無法靠近;四大教子也習有意術,我二人也不敢靠近,所以只能從外圍向內打探,頗費時日,所獲有限!”晏舜道。
“神農教教規森嚴,你二人能夠將硬核童子的情況瞭解得清清楚楚,這就很難得了!”褚鏡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