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淨身出戶?”聶筍有些糊塗了。
“小劉,你能說清楚點嗎?”趙村長也是皺眉問道。
趙東魁想幫忙解釋,卻是被***一把拉開了。
之所以要這樣做,那是因為知道趙東魁的口才沒有劉星好。
要是一時口誤,將本來的好事說成了壞事,那可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劉星笑了笑解釋道:“要不是淨身出戶,我姐跟婆婆公公分家,為什麼連犁田的工具都沒有?為什麼連做飯的鍋碗瓢盆都沒有?為什麼連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沒有?”
這一連三問。
問的聶筍有些不知所措。
問的趙村長更是有些吃驚不小,他在回過神來後,連問一旁的趙東魁:“你爸媽跟你分家的時候,真的連什麼都沒有分給你?”
“是的。”趙東魁低下了頭。
“連耕田的犁,還有做飯的鐵鍋都沒有嗎?”趙村長還是有些不相信,臉色在變了變後,連再次問了一句。
其實在解放前,老屋村是叫趙家村的,因為村子裡全是姓趙的而得名。現在在村東頭的馬路邊上,還有一棟保留完整的趙家祠堂。
住在祠堂裡的老一輩要是沒有全都死去的話,那村子裡姓趙的但凡是要分家,或者討媳婦等等跟趙家姓氏有關的事情,那都必須經過老一輩的同意才行。
要是像趙東魁父母這樣亂來,分家不給兒孫任何生活用品的,說句不好聽的,只怕早就被執行族規趕出趙家村了。
現在趙家村雖然風光不再,沒有了往日的輝煌,但對於趙村長來說,這分家的基本規矩還是要遵守的,要不然周圍的村莊哪還敢將閨女嫁過來。所以他有些不相信趙東魁的話,才再次確認的問了一句。
“要是有,我媳婦的孃家人今天就不會挑籮牽牛,帶著鍋碗瓢盆、油鹽醬醋等生活用品來我家裡了。”趙東魁面色難看的回道。
“好啊!趙耿這是不將我這個村長放在眼裡啊!”趙村長終於忍不住發飆了,他捲起了衣袖,臉色鐵青的對一旁的聶筍道:“走,我們去趙耿家問問,他到底安的什麼心,要是不認趙東魁這個兒子,當初何必生他!”
趙耿就是趙東魁的父親,也是劉冬菊的公公。
一個平時只知道抽旱菸,性格內向的老實人。
“真是把我們老屋村的臉都丟盡了!”聶筍也是氣的不行,在伸手拍了拍趙東魁的肩膀後,帶著趙村長就匆匆的走了。
趙東魁想喊住他們倆吃中飯,卻是不知道怎麼開口。
畢竟他也想讓村長跟聶組長為他討回公道。真要是因為他喊吃飯而耽誤了正事,那可是他想看到的。
劉大釗卻是有些擔心趙村長跟聶筍不會真的找趙耿的麻煩,他在皺眉抽了一口香菸後,問劉星:“咱們這樣找趙村長告狀,到底有沒有效果?萬一他們早就知道了這回事,剛才跟我們保證的話只是走走過場怎麼辦?”
村官,村官,十有九貪。
還有一個不貪的那都是不管事的。
這是幾十年後在農村笑話村官的諺語,當不得真。
而在八十年代,村官基本上都是管事的,更加不可能貪。
因為農村太窮了,想貪也沒有東西讓他們貪。
當然了,他們的思想也很淳樸,很正直,不會因為一些物質上的東西而沒了名聲。
而趙極作為八十年代老屋村的村長,雖然不貪,但在劉大釗看來也不可能因為分家這點小事而得罪趙耿一家,所以他才這樣問。
劉星笑了笑回道:“趙村長不會這樣做的,因為他們知道這樣做的後果,你以為剛才那兩包長沙煙是白拿的啊!至少他們要去趙家走一趟,問清楚事實的真相,要不然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鐵定會讓他們後悔認識我。”
一個村子在八十年代最怕的是什麼,不是吃不上飯,也不是沒有鞋穿,而是怕村裡面的光棍越來越多,最後變成了絕戶村。
而現在趙耿一家子的做法,就是在朝絕戶村的方向發展。
要是傳出去,試問一下,哪家還敢將閨女給嫁過來,只怕根本就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