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鋒被帶了進來,見到江川之後立刻拜倒,大聲道:“末將騎兵千夫長趙鋒參見主公!”
江川看他臉上盔甲上都是灰塵汗水,笑道:“起來吧,這一路趕得很急吧?”
趙鋒起身,笑道:“胡帥為了讓主公能夠早點收到捷報,命末將日夜兼程趕回,末將自然不敢怠慢。”說著從懷中取出捷報,交給了旁邊的軍令官李翦。
李翦雙手結果捷報呈給了江川。
趙鋒又解下腰間的黃綢包袱,將裝著玉璽的錦盒雙手呈到江川面前道:“主公,這是我軍從滿清太后布木布泰那裡得到的玉璽,請主公過目。”
江川從桌案後面轉出來,親自接過錦盒,放在桌案上,開啟錦盒,端詳著裡面那一方霸氣的的九龍金印。
玉璽自古以來就是皇權的象徵,自從李斯為秦始皇雕刻玉璽,在上面刻下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之後,始皇帝的那一方用和氏璧雕刻而成的玉璽就被歷朝歷代稱為傳國玉璽。
如果當了皇帝,手中沒有傳國玉璽,總是感覺有點名不正言不順的意思。而有的人不是皇帝,卻偏偏得到了傳國玉璽,卻以為自己是真命天子,結果死的不要太快。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三國時期的袁術,從孫權處得到了玉璽,一下子驕傲自大,妄自稱帝,結果成了眾矢之的,引起各路諸侯討伐攻打,很快就嗚呼哀哉了,所謂的天子夢也就冰消瓦解了。
《易經》上說厚德載物,德行和實力不夠的時候,再好的東西你也承受不住,反而還會要了你的命。
不過傳國玉璽好像自從元朝滅亡之後就消失不見了,有人說是被北元皇帝給帶到了大漠深處。
所以後來的明清兩代皇帝用的玉璽都是重新刻的,雖然精美之處相比傳國玉璽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兩朝的歷代君王總是念念不忘。
當然,皇帝的玉璽印鑑一般不會只有一個,往往有很多個。有玉印,有金印,還有各種隨身攜帶的小印,用於各種不同的場合和不同的文稿旨意上。
顯然,眼前的這一刻就是滿清皇帝最正式最重要的那一顆。
雖然不是傳說中的傳國玉璽,可是江川看到玉璽的這一刻還是很有些激動的。
玉璽易手,往往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滅亡,甚至還代表著另一個國家的興起,意義不可謂不大。
不過江川把玩了一會玉璽就冷靜了下來,將它重新放入錦盒之中隨手置於一邊了。
玉璽再好,哪怕是傳國玉璽,那也不過只是一樣東西而已。這天下,終歸還是要靠實力角逐的。
有了足夠的實力,自己就是刻上幾十上百顆玉璽都沒人敢說什麼。沒有實力,就算傳國玉璽在手那也是自取其禍。
江川重新坐回桌案後拆開了密封完好的捷報看了一遍之後又對趙鋒道:“跟我說說得到玉璽的情況吧。”
一旁的牧毅聽到玉璽兩個字的時候,一顆心也是砰砰砰的直跳起來。他父親牧佐在大同當了多年知府,他自然是知道滿清韃子的厲害的。
他父親被韃子逼得經常唸叨著要調離大同,可是始終沒能如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