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中藥還是西藥,從研發到上市都是需要經過一重重的嚴苛標準的,這個過程沒有那麼容易的。
不過話說過來,從這個角度來看,那中醫還是相對稍微自由一些的。畢竟中醫有自擬方的權力。
那些中藥飲片的組合,中醫是可以自己配伍的,不需要再經過那一套程式。不過上頭也有藥典管著,也差不多。
但不管怎麼說,成藥是一定更嚴格的。就算上市之後,也還需要繼續收集臨床反饋,看看不良反應率是多少,有效率怎麼樣。
就拿某做盜版藥的牛鍋來說好了,其實藥商都知道他們的情況,只是人家一直是處於默許的狀態的。
為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就是研發者需要收集反饋,這玩意在自己地盤不太好弄,萬一有些嚴重的不良後果,賠都要賠死。
而這裡,卻是他們試藥的天堂。
……
連花清瘟,穩在什麼地方呢,他上市十幾年了,經歷過無數大小型瘟疫,流感,禽流感等病,療效是經過考驗的,副作用等問題,也是得到過驗證的。
這藥曾被列入《流行性感冒診斷與治療指南》《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診療方案》《乙型流感中醫藥防治方案》《人感染H7N9禽流感診療方案》《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19年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等診療方案。
看看老同志的簡歷,就知道人家經歷過多少次戰鬥了。
換句話說,只要它具備治療新病毒的療效,那就可以立刻推廣使用,因為前期的其他工作,人家在十幾年裡面做過無數次了。
這就是對久經考驗的老同志的信任。
從醫學上來說,是如此。從宣傳上來看,也是一樣的。真要是官方開始推廣了,那他們的宣傳也就跟上了,畢竟翻車的風險很低啊。
所以張可這邊也在籌備了。
很快,第四版的治療方案向社會公佈了,中醫的新方案也赫然在內。
雖然出了四款中成藥,但是這一次卻沒有人去搶購了,畢竟前一波就已經刷滿了嘲諷技能了。
那些搶過的人,現在也改行去諷刺這些正經中藥了。
實話講,從中醫參戰以來,都是在捱罵的。
弄得大家都快懷疑人生了,都以為自己是不是做了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了,尤其是看著那一個個好轉和康復的病人,他們更是想不明白了。
上級部門,宣傳部門,還有張可等民間自媒體,也一直在沉著氣,等著他們那邊給出新的反饋。
宣傳這種東西,不能沒有根據地胡說八道的,所以他們都在等待機會。
他們在等兩個,一個是用藥之後的反饋,另外一個就是實驗室的成果。
在一線,張院士作為中醫隊伍的帶頭人,也一直非常繁忙,在臨床療效方面,他聯合了實驗室和多家醫院展開對照試驗。
一直在積極收集反饋資料。
張可那邊也沒徹底閒著,而是放出來了一些關於連花清瘟的相關資料和曾經的戰鬥歷史。
實驗室那邊也在快速出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