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病例寫的也不復雜。
“病人,女,年紀六十四歲,因操勞過度,遂得脅下作疼病。其疼或在左脅,或在右脅,或者兩脅都疼。”
“前醫治以平肝、舒肝、柔肝之法,均不奏效。病情遷延一年,病勢增重,疼劇之時,覺精神昏聵。脈左部微細,按之即無,右脈似近和平,搏動之力略失於弱。”
看到了這裡,悠哉博士更是眉頭大皺,微細脈,主氣血不足。《黃帝內經》上說:“邪在肝,則兩脅中痛。”
難道是氣血不足,肝主藏血,因為血虛而使得肝氣肆逆?可是這柔肝之法,就是養肝之法,就是治肝血不足的。
何以不效?
難道不是?
為什麼平肝、舒肝、柔肝之法均不效?奇怪,這些辦法不是都用了嗎?怎麼病人還越來越重了?
難道不是肝的原因,也不能啊!
悠哉博士當時就奇怪了,然後他又往下看。
“辨證為肝氣虛弱不能條達,故鬱在脅下做疼。治以補助肝氣為主,以升肝化鬱之藥輔助。”
悠哉博士忍不住撓了撓頭:“肝氣虛弱?不能調達?補助肝氣,什麼叫做補助肝氣?肝虛從來沒有補法啊。”
悠哉博士抬頭看老農,他都想問這個醫生該不會是開錯了吧。可是上面卻掛的是劉宣伯的名字,他卻也沒敢說。
老農淡淡地說:“看我幹嘛?你不是博士嗎?”
悠哉博士又被噎了一下,然後只能看配伍。
“生黃芪,生杭芍,玄參,滴乳香(炒),明沒藥(不炒),生麥芽,當歸,川芎,甘草。”
悠哉博士說:“這不還是補氣血之法嗎?黃芪、當歸,這是當歸補血湯啊,川芎行血。麥芽健脾舒肝,杭芍以柔肝,乳香活血,沒藥散血。有補,有散,有行,柔肝舒肝。”
老農卻問:“這就是你讀出來的意思?”
悠哉博士點了點頭。
老農又問:“那如果讓你來治這個病,你會這樣開藥嗎?”
“這個……”悠哉博士有些猶豫,他也是理論性選手,雖然是博士,但真沒有太多的臨床經驗。
老農問:“如果是按照氣血虛弱來治,前醫為何不成功?思路都弄錯了,還博士!”
悠哉博士又是一愣。
老農哼一聲,沒好氣地說:“誰說沒有補肝之法的?李林,你說,哪味藥是補肝氣的。”
李林頓時眼睛一亮,終於輪到在在博士面前秀了嗎?他立馬道:“是,此方以黃芪為君,而黃芪就是補肝之主藥。”
說完,李林對著博士露出了一個大大的笑臉,開心地踮了踮腳,跟等待誇獎的孩子似的。
老農卻說:“看吧,我們這兒最廢物的一個都知道!”
李林當時就聽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