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個好事兒的把這個微博推到了他們班級群裡,他們這些人全是剛進醫科大學的大一新生。
班級群裡一下子就熱鬧起來了。
玲花月:“臥槽!這博主好剛啊!”
月玲花:“真的假的,他瘋了嗎?我怎麼記得中醫的附子是有毒的?”
不要玲花:“這中醫不怕死嗎?”
誰也沒我帥:“是大波懟他,把他逼成這樣的。”
“大波牛批!”
“大波牛批!”
……
而喝完了附子的許陽淡定地收拾桌子,剛才系統也給了獎勵,又獎勵了三個月。嘿,不枉費自己幹了一碗藥湯。
附子當然是有毒的,中醫比誰都清楚,但是制附子的毒性已經降到很低了,在水中煮一個小時之後,毒性就更低了。
在開方子的時候,中醫會在方子裡面加入一定量的甘草來監製其毒性,這樣就更不會有問題了。
火神門的劉力紅教授當初就帶著一群學生在廣西嘗附子,不加別的東西,就單純嘗,看看人體對附子的承受力到底是多少。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但是一般來說到三十克才會有唇麻嘴麻的反應,而他們也在嘗附子的過程中,竟然不知不覺治好了自己的一些小毛病。
山西名醫李可,曾經在治療一些癌症病人的時候,也是長期讓他們吃著有著大劑量附子的方子,當時醫學界普遍認為長期服用大劑量的附子會對肝腎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李可老中醫就讓那些患者每個月都去醫院查肝功能、腎功能,尿蛋白等一系列檢查,從來都沒有見他們的肝腎損傷過。
為什麼呢,中醫沒有他們想的這麼簡單!你們能知道的中藥問題,中醫自己能不知道嗎?
中醫是怎麼出現的,就是神農嘗百草嚐出來的。所有中藥的藥效和毒性都是直接在人身上試驗出來的,一直試驗了數千年,累積了數千年的藥理經驗。
所以中醫人都得要有神農嘗百草的精神,你不親自去品嚐中藥,怎麼能徹底瞭解其藥性呢,難道指望讓那些醫藥研究所來告訴你這味藥的有效成分,那味藥的無效成分?
事實上,許多真中醫都有一個小習慣,他們的桌子上會放著一個小小的煎藥壺,對吃不準的藥材會自己先煎來喝一喝,自己心中有數了,才能在治療患者上不會出錯。
但是不建議普通人這樣做,為什麼呢,因為所有的中藥藥性都是有偏差的,升降浮沉,四性五味就是中藥的根本,蓋參芪之輩,其性亦偏,連人參黃芪的藥性都是有偏向的。
平人者,不病也。人病了,身體裡一定出現了偏差。中藥就是利用自己藥性的偏差,來糾正人體的偏差,使人體重新恢復陰平陽秘的狀態。
經常有人說中藥沒副作用,其實這話不對,你用對了藥,自然副作用很小,甚至可以做到沒有。但是你用錯了,那不僅治不好病,甚至可能會讓病情更重!
所以沒病別吃藥,有病別亂吃藥!不然身體容易被糟踐壞了。
……
“許陽,你看那條微博下面多了很多評論誒。”張可有些驚喜地對許陽說道。
許陽正在看醫書呢,他可沒這麼多時間關注微博。聞言,他拿起了手機,看了一眼上面的評論。
許陽都看笑了,這些人怎麼這麼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