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他不得不正視這個新崛起的年輕人,再也不能把他當成陛下手中單純的一個棋子了!
五軍都督府,湯和和馮勝對坐,也在談論著徵倭大捷的事。
“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沒想到這個年紀輕輕的小傢伙,如今已經能跟咱們這個拼了一輩子的老東西相提並論了。”
馮勝有些感慨的說道。
湯和笑了笑,輕輕嘆了口氣。
其實他聽聞這個訊息,心中除了感慨,倒是沒覺得太意外。
當初在九州時他就已經看出來了李偉這支火器軍隊的厲害,別說本就比明軍戰力差了許多的倭人,即便是讓他帶領其他衛所的大軍與這些使用火器的軍隊交戰,恐怕也是負多勝少,除非數倍的兵力才能彌補差距。
“咱們都老了,也該回老家享享清福了,讓這些年輕人拼去吧。”
湯和笑道。
他早就有請辭的打算,只是他知道時機未到陛下不會放人,所以才沒提。
但現在不一樣了,李偉成勢了,還有徵雲南新封的幾個侯爵,朝中武將已經呈現出了新舊交替之勢,或許他請辭的時機已經到了。
馮勝聞言微微皺眉。
他和湯和不一樣,湯和一心想要退出朝堂,但他卻不想早早的離開軍伍。
征戰了一輩子,他已經習慣了這種金戈鐵馬的日子,若是讓他清閒下來他還反而會耐不住寂寞。
湯和看了他一眼,他們也是老友了,彼此的心裡不言而明,便沒有再多言。
朝中風雲變幻,群臣各懷心思,而倭國的形勢則更加複雜混亂。
在李偉的指示下,後小松天皇已經罷免了足利義滿的幕府將軍之職,波斯義將和田山滿家一邊與細川賴之打成一團,一邊派人來向吉野的兩位天皇請封。
明面上是向天皇請封,其實他們都明白這是嚮明軍請封,他們這樣等於是歸降明軍了。
其實這也沒什麼不對的,現在他們自己的天皇都已經下詔了,將足利義滿定性為亂臣賊子,而明軍則是正義之師,是來拯救他們的,那他們這些倭國人還能說什麼?
執意反抗明軍,定會跟足利義滿一樣被扣上亂臣賊子的名義,相反的如果識相,說不定還能撈著個幕府將軍的大義名分。
北朝這邊,沒了足利義滿,已經退位的緒仁也不再躲在兒子身後了,凡遇大事直接親自以天皇身位與北朝公卿商議,二條良雞雖然不滿,但也知道現在他們與南朝還沒分出高下呢,有一個成年天皇做主總比那個小孩子強。
而南朝也是換了主事人,原本的後龜山天皇與足利義滿常有來往,現在明軍將足利義滿定為了亂臣,這個親足利義滿的天皇自然不再受待見,被他逼得讓位的長慶天皇也站了出來。
皇家無親情,雖然倭國的天皇不過是個傀儡,他們這些皇族也是爭得不亦樂乎。
不過他們也非常識趣,知道自己只是傀儡,所以對於新任幕府將軍的人選也不敢擅自做主,在收到波斯義將和田山滿家的請封后,就找到李偉請示。
李偉聽到這幕府將軍叫什麼徵夷大將軍,當即就忍不住撇嘴。
這幫倭人,自己就是蠻夷,還徵夷大將軍,自己徵自己?
稍加思量,李偉就給改了名字,讓他們分別給波斯義將和田山滿家封了徵東和徵西將軍,這本就是他打算好的。
等以後再有其他大名歸降,還可以封南、北將軍,如果還有,那就再起名字就是了,反正肯定不能讓他們一家獨大。
至於幕府將軍,李偉也給出了承諾,誰先滅了足利義滿就封誰當。
透過這幾日的瞭解他也看出來了,這個足利義滿很不簡單,這次不但提前料定了他會直攻京都,還猜出了他剛到時彈藥不足的軟肋。
要不是波斯義將這兩人經過前面的一戰心生懼意,沒有聽他的直接來攻,恐怕還真會給他造成不小的麻煩。
以之前倭國的形勢,若是沒有明軍的干涉,恐怕用不了幾年,這個足利義滿就能滅掉大覺持統,一舉掌控倭國了。
總之先以利誘使這些大名去攻足利義滿,先滅了這個潛在的禍害,再讓其他大名打生打死。
波斯義將和田山滿家收到封賞,雖然對沒能一下子取代幕府有些失望,但是李偉也給了他們希望。
足利義滿對李偉來說只是個潛在的威脅,對他們來說卻是心腹大患,即便李偉不說,他們也會全力滅掉足利氏。(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