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軍政治工作綱領》規定,軍隊政工機關的首要任務,是“主持軍隊政治思想教育領導,建立精神武裝”。換成張漢卿的話,就叫“建立統一的思想和堅定的信仰”。
他曾指斥人民黨內:“…一般將領的腦子裡,就很少有三皿煮義的思想和思想和三皿煮義的信仰的影子存在,有的無非是一些全身家、保妻子的觀念,和爭功諉過,升官發財的根性,…結果就是上不信下,下不信上,既不信戰友,且不信自己,那還有什麼團結一致可言”。
他說的當然是老奉系的“自然入黨者”因為憲法規定人民黨是國家和軍隊的領導者,為了政治上符合這種要求,老奉系軍官無論心內贊成與否,入黨是一定的,但是他們在思想上並不一入了黨。
為此他提出:“今日人民黨建軍的統一思想,就是三皿煮義,建軍的堅定信仰就是要信仰實行三皿煮義的領袖,我們惟有以主義來凝固全軍的思想,那才是統一的思想,對領袖抱定其不移的信仰,那才是堅定的信仰。”
按照他的邏輯,信仰領袖就是信仰主義,而所謂“領袖”不是別人,正是張作霖和他自己,所以信仰張漢卿就是信仰三皿煮義。”
把信仰“三皿煮義”等同於對張作霖的忠誠也是沒有辦法,特殊時期,“造神運動”是必須的。否則,就無法有效集中人力物力辦大事。
基於這種歪理,政工人員所做的第一項工作,就是在全軍舉行宣誓儀式,要求人人誓死效忠“主席”即張作霖。此項工作,後成為入伍軍人的必經制度。
此外,政工人員還定期地在軍中組織各種學習會、討論會,並舉辦“政治大考總會試”。總之是用各種辦法使官兵成為人民黨理論的追隨者。
《綱要》規定政工機關的第二項任務是“領導軍隊中的黨組,考核官兵思想,防止投敵逃亡”。根據這項規定,政工人員在軍隊中迅速建立起人民黨的小組、支部和委員會,並利用“優先提拔”、三皿煮義人生觀、思想教育、憶苦思甜等手段動員官兵入黨。
據有關資料推算,人民黨在19261930年的“改造”老奉軍期間共發展黨員約50萬人,其中60%是在同時期開展的整軍運動中發展的軍人黨員。這些受過良好培訓的官兵們在轉業地方以後絕大部分都成為各行各業的中流砥柱,不斷地輸送著人民黨的思想。
各級黨組織是政工人員偵探軍隊思想動向的監聽樞紐。為了體現這個部門的重要性和對軍隊的制約作用,若有人揭發長官吃空額,喝兵血,聚眾賭博,毆打士兵等在條文禁止之列的,將會得到政工人員的支援。
“支部建在連上”的決定被證明是符合中國特色的非常合適的政工制度之一,透過對黨支部、士兵委員會的控制,政治部的威信很快樹立了起來。
《綱領》規定軍隊政工機關的第三項任務是“監察所屬單位之人事經費,核實人員馬匹”;第四項任務是“激發官兵戰鬥情緒”。為此政工人員開展了“人事公開,經濟公開,賞罰公開,意見公開”的運動。
所謂人事公開和意見公開是為了增加透明度,廣開言路吸引士兵關心部隊建設,防止長官任用自己的心腹的現象,培養軍中皿煮空氣。
所謂“經濟公開”和“賞罰公開”則是為了配合各項措施,改善軍隊福利,安定軍心。
此外,政工人員還發動評比“戰鬥英雄”、“克難英雄”、“政戰英雄”的活動,以名譽和物質獎勵刺激部隊的作戰情緒。
為了讓這支部隊在國民心中享有很好的地位並得到人民的擁戴,且解決“為誰打仗”的問題,張漢卿積極探索並要求各級政治部樹立人民軍“為人民服務,為國家打仗”的宗旨。
他仿照“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並作了一些淺顯易懂的改動,變為《愛民十大紀律》要求全體官兵執行,其內容是:“宿營挖廁所;洗澡避女人;待人要和氣;損壞要賠償;買物不賒帳;借住民房先商量;臨走掃地上門板;愛護莊稼樹木;不拿一針一線;尊重民族傳統。”
此後經過三年的努力,全部人民軍基本上達到了張漢卿所說的“不但在形式上入黨,在思想和行動上也要入黨”的要求。
在後世評價這個《綱領》的作用時也由衷地認為:“對軍隊的福利、榮譽、紀律、以及戰鬥力的改善有顯著貢獻,至於因此形成‘人民子弟兵’、‘軍民魚水情’的光榮傳統,則是人盡皆知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