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3歲的喬治是英國著名的隨軍記者,也是泰晤士報的特約撰稿人。
生在海軍世家,作為樸斯矛斯海軍學校的優秀畢業生,他本來可以成為一名頗有前途的軍官在海軍服役。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因為一次艦上演練事故,喬治永遠失去了自己右手的小指和無名指,並且因此離開了熱愛的海軍。
不過萬幸的是,喬治是個左撇子,而他的上級也覺得他就這麼退役是在可惜,甚至有一名皇家海軍的少將明確表明,假如喬治願意,依然可以走後門留在海軍。
私底下很多人都認同少將的話,當年納爾遜不也是獨臂獨眼麼,少倆指頭咋了?
但是喬治覺得,哪怕不能作為一名軍人在海軍服役,依然可以為皇家海軍盡職盡責。為國效力的方式多種多樣,不一定非要在一條已經不合適的路上走到底。
就這樣,他成為一個隨軍記者,跟隨大英帝國的軍艦巡洋四海,並把沿途所見所聞記錄下來。
喬治也曾經服役於海軍,出於職業病的緣故,他對沿途各國海軍建設十分的關注。
每當結束巡遊結束,他都會找一間安靜的房間,認認真真將沿途各國海軍建設現狀,軍艦上奇人異事寫出來,發表到泰晤士報上。
有時候因為篇幅較長,甚至還會連載。
英國民眾本來就崇尚海軍,加之喬治本身的寫文功底也十分紮實,所以讀者頗多。
短短兩年多,喬治就成了著名的隨軍記者和泰晤士報專業評論員。
不久前,發生在北海的那場追逐戰,讓喬治相當留心。
對於因為沒有參加那次巡邏艦隊而錯過的機會,喬治頗為後悔。
這份惋惜的情緒,困擾了喬治將近半年。哪怕波蘭戰役爆發,也沒能分散走喬治的注意力!
事後他專心研究了那艘“蘇聯戰列艦”的所有資料,不光找關係看到了原版照片,還和當時的艦隊司令約瑟華准將,私下聊了關於這條船的一切資訊。
好吧,這條被命名為彼得大帝號的“蘇聯戰列艦”,在艦隊司令約瑟華准將的眼裡,無疑是羞辱了整個皇家海軍的存在。
但約瑟華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這條的戰列艦,或者稱其為喬治更傾向的快速戰列艦,確實十分優雅且現代化。
他曾經在皇家海軍的榮耀——閃光的胡德號上帶過。雖然時間不長,卻深深迷上那艘鉅艦。
然而,彼得大帝的橫空出世,無論顏值還是效能,都穩壓了胡德一頭!
(畢竟胡德建造已經20來年了)
外觀上,彼得大帝號和胡德號同樣身材苗條大氣不說。
那尖銳的大西洋艦首,簡潔大方的上層建築,還有勻稱的三聯炮塔,哪怕不懂海軍外人也得承認,這是一艘非常漂亮的軍艦!
在對比下產生了技不如人的感受後,也難怪之前一直作為胡德腦殘粉的約瑟華看它不爽。
可就事論事的喬治不同於約瑟華!
當喬治剛拿到報道那一期自己沒有參與編輯的泰晤士報後,可是一眼就被這條船迷上了的。
喬治也知道,這件事上發展至今,海峽對岸一直煽風點火的德國人絕脫不了干係。要不是他們看熱鬧不嫌事大的不斷報道此事,事件熱度哪能持續這麼久?!
蘇聯得了面子無所謂,關鍵落了大英帝國的威風!